男孩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十月懷胎開始,似乎男孩身上總讓父母有操不盡的心,他生病了,他因為頑皮摔倒了,他和別人打架了,他成績不好了,等等,以至於看著自己長大成人的男子漢,父母會突然產生困惑“哎,我們是怎麼把他養這麼大的?”
男孩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並不是說,某天早上醒來,你昨天的小男孩忽然就長成男子漢了。男孩的成長要經曆一個特定的過程,沒有什麼特殊的捷徑可走,隻是到某一天,當你的男孩忽然讓你有種陌生感,你這才意識到男孩正在成長呢。
但這並非說男孩的成長無章可循,其實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經曆三個階段:0~6歲的柔弱階段、6~13歲的頑皮階段、13歲之後走向成熟的階段。
我們都知道,男子漢是堅強勇敢、無所畏懼、大大咧咧的……但這些表明男性特征的詞語都是針對年齡稍大的男孩或男人而言的。教育學的研究顯示,對於年0~6歲的小男孩來講,他們在生理上和情緒上都要比女孩脆弱。
研究表明,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講,男孩比女孩對痛更加敏感,當他們感覺潮濕或不舒服的時候,男孩更容易哭泣;每個嬰兒都需要家長的特殊關注,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他們到了6個月大時,女孩所需要的關注會逐漸減少,因為她們可以通過吮吸手指和玩玩具等尋求安慰,但男孩仍然需要家長的照看。
除了在生理上要比女孩脆弱之外,男孩在情緒上也會表現得更為脆弱。他們不但愛哭,而且情緒很容易就會變得煩躁,煩躁的時間也要比女孩長很多。
對此,兒童心理學家們進行了這樣一次試驗:
他們讓幾個男嬰與女嬰分別與他們的母親在裝有攝像頭的實驗室裏自由玩耍。為了使實驗順利進行,他們提前與母親們溝通好,當嬰兒們玩得正起勁兒時,母親們會忽然停止與他們玩耍,並板起臉來假裝生氣,以使嬰兒產生煩躁情緒。
心理學家們對嬰兒的表情和行為進行分析發現,與女孩相比,男孩表現得更為憤怒,他們要麼想讓母親抱他們起來,要麼在椅子上動來動去好像要逃走。而且他們哭泣和煩躁的次數比女孩多很多。
當然,在實驗結束之後,母親們都想通過安慰使自己的孩子恢複平靜,例如撫摸他們,認真地注視他們,同他們說話,等等。盡管母親們都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男孩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平靜下來。而女孩卻正好相反,當母親拿著玩具跟她們玩耍時,她們的注意力幾乎都放在了玩具上,即使是母親的板臉讓她們產生了煩躁情緒,但母親的撫摸很快又使她們恢複了先前的高興。
從這個實驗中,心理學家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在與男孩保持良好的親子互動方麵,家長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是說,對於這一時期的男孩來說,他們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與關注。
除此之外,在6歲之前,男孩還會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理解能力有限
0~6歲這一時期,男孩的家長們常常會犯這樣一個錯誤:把這一時期的孩子看做小大人,動不動就向他們解釋為什麼不可以爬到櫃子上去,為什麼應該禮貌地與別人打招呼……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家長們這一教育行為都是徒勞的。因為這一時期的男孩根本沒有理性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能力,向他們解釋、給他們講道理,隻會讓他們感到痛苦。
因此,家長千萬不要被固有的性別觀念束縛住頭腦。的確,男人經曆磨礪後才會變得更成熟,但小時候的他們是脆弱的,是需要家長特殊關注的。
會被太多的選擇弄糊塗
為了讓男孩盡快成長起來,很多家長認為,在生活中,讓小男孩自己做決定,有利於男孩的快速成長。家長們常常這樣問男孩:“兒子,你是想在家喝粥,還是想去吃麥當勞?”“寶貝,周末我們是去公園,還是去遊樂場?”“兒子,你今天想看喜羊羊,還是熊出沒啊?”
對此,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男孩從小缺少一個自信的、起引導作用的成人做榜樣,那麼,小男孩就會變得很迷茫,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或者應該去做什麼。
也就是說:如果總是讓1~6歲的小男孩在很多的選擇中自己去做決定,那這個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沒有決斷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