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0~6歲:柔弱的幼苗(2 / 2)

0~6歲,男孩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選擇。因此,在這一階段,家長要為男孩規定好每天的生活,例如,吃什麼食物、穿什麼衣服、去什麼地方玩,這樣會使男孩清楚地認識自己,並獲得很大的安全感,從而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當然,有時男孩也會拒絕服從家長的安排,例如,家長要求男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他不願意去做。此時,家長可以這樣引導男孩,如對男孩說:“現在媽媽要交給你一項很重要的任務,讓你的玩具各就各位,不要讓它們亂跑。”如果男孩還是不合作,家長可以繼續引導:“你現在可是它們的領袖,相信你肯定有辦法征服它們!”被賦予神聖使命之後,男孩一般都會十分願意與家長合作。

會迷戀自己的身體

每個孩子都是好奇的,身體是孩子世界中的一部分,他們也常常會“研究”自己的身體。但很多家長常會因為小男孩總是拉扯或搓揉自己的“小鳥”而感到煩惱。

其實,對於這些小男孩來說,他們對自己身體的早期迷戀是很正常的。因為撥弄、搓揉自己的“小鳥”會給他們帶來快樂和舒服的感覺。

另外,如果家長沒有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大驚小怪,孩子也不會對自己的這種行為感覺到羞愧或有犯罪感,那孩子將來性犯罪的可能性就會很小。因為這不會激起孩子對性的好奇及探索欲望。

麵對這種情況,家長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讓兒子知道,搓揉自己的“小鳥”會令他們很舒服,他們可以這樣做,但這是一件隻能私下做的事情。例如,在自己的房間內,並且在沒有第二個人在場的情況下。這樣,孩子既不會覺得自己有罪惡感,又不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過分的好奇。

家長應該這樣做

了解了男孩這一時期的特點,明白這時男孩其實比女孩更為脆弱,在養育男孩的時候就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照顧”柔弱的男孩。

1.不要讓男孩過早地進入幼兒園。

由於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講究競爭的社會,家長們常常過早地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從表麵來看,讓男孩早點進入學校,能提前讓男孩學習知識,接觸他人。但很多教育專家卻給家長們提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建議:男孩在3歲之前應該留在家裏,由家長照看。對此,專家們給出了這樣的理由:幼兒園不適合3歲以下的男孩,這是由他們的大腦發育規律和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決定的。

與女孩相比,這一時期的男孩的情感是脆弱的,他們更需要家長的關注。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讓男孩過早地經曆分離,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是被拋棄了,從而會變得很焦慮,嚴重時,他們甚至還會在情感上封閉自己。另外,由於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很容易煩躁,很容易表現出好鬥的行為,長此以往,將十分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培養。

2.滿懷熱情地鼓勵男孩,幫男孩建立安全感。

很多父母在教育男孩的問題上,希望男孩能快速成長,總是喜歡把男孩當大人看待,讓小男孩自己做決定;為了鍛煉小男孩的意誌力,對受到委屈的小男孩假裝冷酷,不聞不問等,其實這些做法是有害的。

發展心理學的專家認為,嬰兒期的孩子首先產生的情感是信任與不信任。如果家長總讓嬰兒保持暖和、幹燥,並定時喂飽他們,他們就會學會信任周圍的世界和周圍的人。反之,他們就會不信任一切人,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家長以及他們自己。然而,當孩子摔倒後,如果家長沒有埋怨和辱罵孩子,而是耐心地告訴孩子明確的規則:走路的時候,要先看看腳下,這樣就不會被絆倒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僅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而且還會對家長產生好感。這時,在他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孩子很快就會學會走路。與女孩相比,男孩的情感更脆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更要滿懷熱情地去教育男孩、鼓勵男孩。

除了熱情鼓勵小男孩外,家長還可以通過陪小男孩一起遊戲、打鬧,給小男孩講故事,哄生病的小男孩入睡等讓男孩感受到外部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