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脈管理的第一步,不是建立對的人脈,而是先刪除不對的人脈。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不誠懇的人,之所以與你往來隻是為了利益關係,這樣的人通常隻會一直吸收別人的養分,卻不懂得建立自身的價值。一位知名企業家曾說過,每年過年,他都會把手機通訊錄中不營養的電話刪除。這種做法很值得稱讚,因為跟一些不誠懇、市儈的人多相處一個小時,你就少了一個小時跟善良可愛、聰明而能帶給別人成長的人在一起的時間。正所謂:有麝自然香,何必迎風揚。許多人隻想利用人脈存折建立自己的財富,卻未去思考,若每個人都想借由他人提升自己,那誰要跟沒有實力的人往來呢?因此,想拓展事業上的人脈,與其整日思索如何建立人脈存折,不如努力加強自身專業,有了“實力”為後盾,人脈才會不請自來。
動用人脈去解決事情,看似不必花錢,然而事實上反而更貴,因為之後可能會有還不了的人情債,而且培養人脈的過程,也需花費許多時間成本。所以,如果因為人脈的關係,可以讓我們買車便宜十萬元,卻要花費三年的時間培養關係,這樣的話建議你不如去用這三年時間學談判學、車子的知識。因為,動用人脈解決事情隻能偶一為之,但知識卻可以無限次地利用。
更何況,並不是所有的人脈都能幫你辦事、省錢,還有反效果。例如,小剛曾跟一個廠商結交為好友,自己兒子生日廠商會來參加、他們員工的聚餐小剛也會去摸彩,但最後他卻以業績不好為由,要小剛多多支持他們的公司業務,甚至要求小剛捐款。
如果小剛跟他不熟,這樣的要求很容易擋掉,但一旦有了交情,不跟他合作反而傷感情。
人脈帶來反效果的例子,不止這樁。有一天,老李在精品店看中一件衣服,便請一位認識十多年、開精品店的朋友去幫自己去購買,老李心想都是同業,通過她去問應該比較便宜。經過她殺價後,對方開出的價格雖然略低,但還是要五千元,老李實在買不下手,便沒有同意。但後來老李還是對那件衣服念念不忘,於是又請助理試著去詢問,看看能不能再便宜一些,結果她居然順利殺到兩千元。
後來,老李問助理,到底用了什麼神奇的方法?然而她卻說:“我隻是跟老板說我剛工作,沒有太多錢,可不可以用低一點的價格賣給我,老板就同意了。”老李以為靠朋友的關係,就能拿到比較低的價格;而他朋友則以為自己跟同行開口,應該已拿到最便宜的價格了;但結果卻是老李那絲毫未通過任何人脈關係的助理,得到了最低的價格。買房子時,老李也遇過類似情形。他曾想向朋友的朋友購房,對方一定會給他最低的價格,所以反而不好意思殺價。議價的結果,老李仍然覺得太貴,便請中介代為購買,結果以比自己朋友問的價格還低兩萬元就買到了。畢竟房屋買賣涉及的金額龐大,自己的朋友並不懂房屋行情,光靠交情去殺價,很難幫他談到最低價格;而中介是以專業去殺價,反而容易成功。
相信很多人肯定聽說過:成功=20%的實力+80%的人脈。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其實20%的實力是這一切的基礎,如果缺失了20%的實力,80%的人脈將等於零。很多人也許會說,成功學上說了,當我們30歲的時候,成功就不再是靠所掌握的實力,而是靠我們的人脈。我不反對,但是我加一個條件,成功靠的是我們的優質人脈,而優質人脈的獲得恰恰是因為你20%的實力作為底蘊的。
人脈對創業的影響有哪些?
“凡是能賺錢的還要多給他;不能賺錢的,原來的也要收回來。”這是曆史上流傳下來的有名的“馬太效應”。把“馬太效應”放到我們現實生活中也同樣適合。在你剛剛開始準備創業、準備開展一個項目的時候,你可能沒有錢、沒有設備、沒有技術。不要緊,隻要你擁有掌握這些資源的人就行。
現在任何公司最大、最重要的財富也許就是人和人際關係。在我們現在的中國,人脈資源更為重要了。對於創業者來說,人脈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人脈資源豐富的創業者,在創業路上自然左右逢源,處處得到貴人相助。而且,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因此也就注定了要與他人共事,所以人脈對於想創業的朋友來說很重要。比如你企業要快速發展,光靠自己的錢當資本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你自己想辦法去融資。如果你的人脈上有達官貴人,下有平民百姓,而且,當你有喜樂尊榮時,有人為你搖旗呐喊,鼓掌喝彩;當你有事需要幫忙時,有人為你鋪石開路,兩肋插刀,你就能感到人脈的力量了!人脈是你的一筆無形資產,人脈是你的錢脈,理所當然地它也是你創業成功必不可少的保障。
1991年,喬萬強從鄭州大學法律係畢業,被分配在老家鞏義市公安局工作。不“安分”於“工薪工作”,1994年,他憑借在雲南有一位親戚的便利,帶著7萬元來到這個西南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