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農業的夢。
朱新禮是如此傳統的人,很難割舍他的出身,也難抹掉時代對他的影響。“我的父親追求安全第一,他經曆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村裏曾被日本人35架飛機炸得一塌糊塗,在兵荒馬亂裏不要被日本飛機炸死成為第一的追求。我那時候,能上學能吃飽飯是第一的追求。很幸運,後來有了小平南巡,我有了顯示自己價值的機會。”朱新禮說。他的價值追求,就是大農業。
他認為,過去30年,中國農業是落後的,由於機製的問題,讓千家萬戶農民單兵作戰,無力搞科技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經營。麵臨貧困的壓力,讓造假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近幾年國內屢屢爆發食品安全問題,蒙牛、伊利、雙彙等數一數二的企業都牽涉進去,源頭來自於散戶提供的產品不合格。“五億農民你不能拿五億的執法部隊去管,你一個人盯一個人,你盯不過來的,這個管理成本太高了。”
他投入的有機農業正在嚐試解決這個問題。
做果業的時候,彙源的員工遭遇過這樣的問題:彙源與果農簽訂合同,交付定金後。到了收購季節,因部分中間商收購價格更高一點,果農直接反悔,賣給中間商,而不履行與彙源的合同,將定金退回。
在萬州,他們采取另一種方式:彙源租地建果園,雇請當地農民當工人。
彙源在密雲1500畝的有機農業示範園也采取了這種形式。進入彙源密雲基地大門後,汽車開在一條筆直的水泥公路上,兩側是蒙著薄膜的大棚或者玻璃大棚,再遠處是山,偶爾見到保安在路邊晃悠。我疑惑不見其他車輛,同行的員工告訴我,這條十公裏長的公路是彙源專屬公路,連山也屬於彙源。我目力所及,都是彙源的地盤。
原先這裏是廢棄的磚廠。磚廠不種地,土地沒有施過化肥。彙源把這塊地買了下來,還買了村民的地,果樹另計費。當地農民被招工進來,成彙源職工,基本工資是1200元,另有加班費等,一個月到手一千七八百元。
有機農業成本極高,首先不用化肥,果樹、蔬菜自然成長,成長期長、產量低,施化肥的桃樹三年掛果,有機的得等四年。施化肥的蔬菜一個大棚能產萬斤,有機則隻有五六千斤。其次,隻用生物製成的有機農藥,效用有限。打普通農藥,一小時病蟲就掉幹淨,有機農藥還得等病蟲吃到帶農藥的葉子才能掉下去。有些病蟲害目前技術受限,為了避免傳染,隻能毀掉整個大棚的菜。“就跟養個狗、貓,突然生病沒了一樣,心裏完全不是滋味。毀掉大棚,是情感與理智的煎熬。”密雲彙源基地負責人李同偉說。
這裏的有機蔬菜,售價15元一斤,通過“城市夢想農莊俱樂部”這一渠道,配送到別墅區、高級公寓的住戶。另外,還直接與一些大公司合作,提供給他們的員工食堂。
1993年,因通貨膨脹的緣故,農副產品大幅度提價,這激發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糧食產量穩步增長,1998年創造了當時的曆史最高水平,人均糧食產量達411公斤。但接下來因為供大於求,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下跌,甚至收購價低於成本價。吳敬學說,當時計算過,種一畝小麥要虧100元錢。1998年之後,糧食產量持續下滑,2003年人均糧食產量為333公斤。為著糧食安全問題,自2004年起,政府連續出台一號文件。2008年糧食總產量為52850萬噸,才超過1998年51230萬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