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浮基說幹就幹,買來鐵鍬,挖井打水。他將涼水經過過濾,變成了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再賣給那些找金礦的人。不久,他就賺了一筆數目可觀的錢。後來,他繼續努力,成為了美國小有名氣的企業家。沒有人會料到,那些不分日夜辛苦找金礦想發財的人自己沒能如願,卻共同造就了一個百萬富翁。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很多成功的機會,但是很多人卻沒有取得成功。他們不成功不是因為沒有機會,而是他們錯過了機會。而成功的人懂得積蓄力量,為了隨時到來的機會作準備。
小時候,有人用一種捕獵機捕鳥,捕獵機像一隻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係著的繩子一直接到這個人所隱藏的灌木叢中。隻要小鳥受撒下的鳥食的誘惑,一路啄食,就會進入箱子,這個人隻要一拉繩子就會大功告成。他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飛來一群小鳥,共有9隻。大概是餓久了,不一會兒就有6隻小鳥走進了箱子。他正要拉繩子,又覺得另外3隻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會兒,那3隻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3隻。他後悔了,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機會就像一隻小鳥,如果不抓住,它就會飛得無影無蹤。接著,又有兩隻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一隻,但他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總該有些要回去吧。然而,連最後那一隻也走出來了。最終,他連一隻小鳥也沒能捕捉到,還搭上不少鳥食。
故事中的人錯過了最佳的捕鳥時機,還搭上了鳥食。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不讓機會稍縱即逝。但是,機會隻會眷顧那些進取有為的人。機會,無法追逐,隻能等待或碰見,因此我們無論麵對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認為享樂就是順境,痛苦就是逆境。逆境和順境,本不是絕對的,同一境況,既可以是逆境,也可以是順境,關鍵在於身處其中的人。成功的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均等的,任何人都沒有偷懶的理由,隻要著手去做,無論誰都有機會成才,無論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
第五節 勇於接受命運的挑戰
有人說:“人的命,天注定,上天決定的事,誰也改變不了。”正是因為這句話,很多人都會抱怨自己生活得不幸福。而很多雙耳失聰或者雙目失明的人,雖然他們遭受了命運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們敢於接受命運的挑戰,用實際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魯濱遜本來是一個幸福的中產階級,他的生活衣食無憂,可是在一次航海中,他被海浪衝到了孤島,沒有人能想象,從小沒有吃過苦的他竟然能在一個孤島上生活十幾年。魯濱遜在寂寥的荒島上憑著自己的雙手戰勝了一切困難,倔強地向命運抗爭。他不但生產出了所有的生活必備品,而且創造出自己在島上的生活條件。如果魯濱遜說一聲“算了吧,反正我沒有離開的可能了”,那麼今天的世人可能就看不到《魯濱遜漂流記》了,人們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堆白骨。但他沒有,他以自己頑強的意誌堅持到了被救的那一天。
每一次挫折都是人生的一次挑戰。有些人總是能夠坦然地麵對人生的挫折,不管什麼樣的結果,他們都能握緊拳頭一再堅持,從而享受到獲取成功的喜悅。人的命運是握在自己手裏的,隻有敢於接受挑戰的人才能收獲那份成功。
在錦尚鎮工業區有一處1100多平方米的電腦印花廠房,很多人難以想象,這個投資近160萬元、各道工序都在井然有序地運作的廠房竟是患有小兒麻痹症的胡和平一手創建的。胡和平雖然身體殘疾,但是心智卻很健全,他在厄運麵前沒有低頭,憑著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誌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胡和平出生於錦尚鎮一個貧窮家庭,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症,當時的醫療水平不如現在,而且那時的家庭經濟也不好,所以最終導致胡和平右腿殘疾。
在家排行老大的他,知道父母養家的艱辛,16歲的他毅然決定去學漆油漆,以分擔父母養家的辛勞。殘疾的右腿,成為他工作的最大障礙,他也因此常受到他人的捉弄和嘲笑。
1991年,胡和平用之前打工攢下的錢買了一輛港田載客三輪車。這在當地還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一天,他奔波在傾盆大雨中,回家後,因體力不支引發嚴重感冒發燒,被送去醫院打點滴後,他又偷跑出來,帶病繼續外出拉車。此時的他隻想能多賺點錢,供兩個孩子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