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淡定做人,笑對人生(1)(2 / 3)

第二節 沒有傘的孩子自己奔跑

沒有人的一生是順風順水的,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逆境。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逆境,都不要怨天尤人,而應該淡然麵對,這樣才能取得成功。那些成功的人,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也是在逆境中掙紮過來的,隻不過他們比常人更勇於麵對逆境,更懂得麵對逆境。

張文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的時候,看到別的孩子穿好看的衣服他都很羨慕,而他卻沒有體麵的衣服,也沒有像樣的玩具。每天,他早中晚都要往返回家,一天下來要走十幾裏的路,這對年幼的他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下雨的時候,別人可以打著傘,悠閑地看“天街小雨潤如酥”,他通常感覺是“一場秋雨一場涼”。盡管如此,但是他從不放棄,他堅信,沒有雨傘的孩子,也能活得一樣精彩。他認為,雖然無法選擇家境的貧富,但是人應該相信自己的命運,相信未來是握在自己手裏的。

也許你沒有金錢、沒有權力、沒有背景,但是隻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執著地去追逐、去爭取,就一定能在曆盡艱辛之後看到雨後的彩虹。隻要我們努力了,不管結果是不是能達到預期,我們都可以豪邁地對天空大喊一聲“此生足以”。相信自己,沒有什麼不可能,隻要你敢想,隻要你肯為夢去奔跑,你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成功會眷顧每一個肯努力的人、每一個鍥而不舍的人。

山東高考狀元蔡自強自幼家庭比較困難,父母為了供他上學在自家的院子和門前的空地蓋了三間雞棚,養起了雞。人如其名,這個農村小夥子身上透露出來的懂事和聰明勁兒,讓“自強”兩個字得到了更好的詮釋。

送雞蛋,一天要奔波上百裏,蔡自強的父親由於患有腰椎間盤突出,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隻能在濱州市內的一個小區當保安,母親則在家照看這幾個雞棚。有一年春天,一場雞病使雞棚遭受了重大損失,多虧親戚的幫扶,雞棚才得以維持下來。而蔡自強的爺爺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身體不好,需要有人在家照顧。

懂事的蔡自強隻要一在家,就會騎著電動三輪車幫母親送雞蛋,不管買主什麼時候打電話,他都會及時送到。“忙起來的時候,我早上五六點鍾起床,一直到晚上天黑才回來,一天能送四五趟雞蛋,奔波上百裏。”蔡自強說。蔡自強考上北鎮中學之後,班裏多了很多學習好、家庭條件又好的學生,蔡自強不免會羨慕他們,但他並沒有因此而產生自卑情緒,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家境不好,我更要加倍努力,有別人作為標尺,才會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去學習,以改變自己目前的現狀。上大學以後,我會更加好好學習,回報社會,實現自身的價值。”蔡自強說。

蔡自強最感激的就是他高一時候的班主任邢海龍老師。“有時候我比較貪玩,邢老師就非常著急,經常找我談話。後來他不教我了,但我們還是經常談話聊天,有時候生活費沒有了,邢老師就先給我墊上。有一次,我上體育課摔著手,就是邢老師帶我去的醫院,打的看病都是邢老師出的錢。”蔡自強說起自己曾經的班主任,心中滿是感激。

蔡自強一直都是班幹部,自立自強的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家庭條件不好而去埋怨什麼。相反,他總是對媽媽說,還有更多家庭條件不好的同學需要幫助,他不是最差的那一個。高考結束之後,蔡自強焦急萬分,光對答案就對了好幾遍。成績出來之後,蔡自強以633分的成績考上了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我這次屬於正常發揮,跟平時的成績差不多。”蔡自強說。

“高三的時候,看到黑板上每天更新的倒計時,看到大家都在拚命學習,我就覺得自己壓力很大。”蔡自強摸了摸頭,有些靦腆地說。高三那段日子,除了白天在教室裏學習之外,蔡自強每晚都會用小台燈在宿舍學到半夜。為了高考,他還放棄了自己最愛的籃球,隻是偶爾去一趟籃球場。“上高三之後,我就很少去打籃球了,但還是會盡量抽出時間去玩一會兒,如果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也不行,學習得勞逸結合。”蔡自強說。

也許有人會說,成功離不開好的運氣,因為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世間謀事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卻少之又少。很多人不去努力爭取自己的成功,而是想著天上會掉餡餅,往往這樣的人都一事無成。想要成功的人首先要有勇氣去麵對,不論遇到什麼挫折,身處怎樣的逆境,都不能放棄。隻有鍥而不舍地堅持,才能迎來屬於自己的勝利。即使沒有外界的幫助,但是隻要努力,也同樣能得到成功的眷顧。

第三節 人生不可能被注定

生活中,經常聽見有人在抱怨“我的命怎麼這麼苦”。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曆這樣那樣的挫折,沒有人會永遠倒黴,也沒有人能永遠春風得意。雖然每個人都祈求“心想事成”、“事事如意”等,但這隻是人內心的一種美好願望,如果上天因為人類的祈禱就加以眷顧的話,那必然會有很多人不求上進、不思進取。這就說明人的一生不可能被注定,隻要努力,就能不斷享受驚喜。人生正是因為有了種種未知的設限,才變得豐富有趣。如果不夠淡定,不僅難以體會其中的樂趣,更難看出生命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