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淡定做人,笑對人生(2)(1 / 3)

生活中,傷害我們的事有很多,如一個輕蔑的眼神、一次直言不諱的訓斥、一次咄咄逼人的責難、一頓突如其來的拳腳……但正是這些事兒,讓一個個凡夫俗子變得卓爾不凡。勾踐為何能做到臥薪嚐膽?司馬遷為何受到宮刑後反而撰寫了經典著作《史記》?那是因為,傷害,激發了他們身體中的潛能,讓他們獲得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勇氣。可以說,是傷害成就了他們不平凡的人生。

喜歡金庸小說的讀者大都很喜歡楊過。雖然他有一隻胳膊斷了,也沒有很好的出生背景,自己的父親曾經還是“賣國賊”,就連在終南山學藝的時候,他也是被人欺負的對象,但是他不放棄,一直堅持著,用信心證明著自己,最終成為了別人敬仰的英雄。

楊過沒有抱怨那些曾經帶給他傷害的人,而是以一種以德報怨的姿態去麵對,這不僅僅是一種大度,也是一種修養。事實上,每個成功的人都不免會遇到一些傷害。當傷害降臨到自己頭上時,我們可能會對那個使自己受傷的人恨之入骨,總想著伺機報複。其實,仔細想一想,正是這些傷害了自己的人才使得我們一刻都不敢懈怠,使我們更加奮發努力。

對於現實中的傷害,新東方總裁俞敏洪說: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向草一樣活著,你盡管活著,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讓自己產生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根本就沒有看到你。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讓自己成長起來。

傷害也是成長的機會。那些成功的人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大都是在經曆了各種挫折與打擊、傷害與跌倒後,痛定思痛,重新麵對自己,最終取得了成功。在傷害麵前,他們更多的是持有一種感恩的心態,淡定從容地將傷害看作是成長的機會。

第五節 斷翼天使也能高飛

人生中,不管是先天的不足還是後天造成的傷害,對我們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事情。有些事情既然發生了,一味地逃避也不是辦法,隻有勇於麵對,把這當作是人生的一種考驗,才能像成功的人一樣在困苦中走出一片藍天。隻要堅持、隻要努力,即使是斷翼也依舊能夠成為高飛的天使。

21歲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花季的年齡,但21歲的龔澤藝正忍受著嚴重白化病的折磨。人們認識他是在央視《星光大道》的舞台上。經過三輪激烈的角逐,他憑借極具震撼力的歌聲,與1號選手共同摘取月度冠軍的桂冠。2010年5月29日22時30分,央視首播這期節目時,觀眾被他勇於堅持的精神所感動。

龔澤藝自小就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白化病,他一頭白發,雪白的皮膚怕見光,隻有零點零幾的視力,不戴眼鏡幾乎看不到東西。即使是看書的時候,他也要把眼睛貼在書上,看不見樂譜,就用耳朵去聽,去“記”譜子。與同齡人相比,他簡直太不幸了。他雖然身體不便,但還是憑借自己的毅力先後獲得北京演藝專修學院第一屆校園才藝大賽季軍,東南衛視《兩岸模仿冠軍王》“最佳音質獎”,2009年春節他推出首張單曲《新年快樂》。

龔澤藝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即使是折翅的鳥兒,隻要有恒心,懂得堅持,依舊會獲得成功。

人們在麵對不完美的人生時會表現出不同的狀態。有的人無法接受自身的不完美,會選擇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甚至會自殺。這樣的人是生活的弱者,他們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不完美,不懂得去接受命運的挑戰。麵對同樣的境遇,有些人卻能夠勇於麵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別人,所以他們更加努力,他們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能勇敢地走出陰霾,在陽光下找到自己的精神之邦。

正是有了這種精神,天才作曲家貝多芬雖然身體殘疾,但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在極度痛苦中“扼住命運的咽喉”;英國科學家斯蒂芬·霍金在身患疾病半身不遂的情況下,為宇宙起源等領域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這些成功的人告訴世人一個道理:身體殘疾,隻是人生苦難的一種有形象征,隻要心靈上有翅膀,折翅的鳥兒同樣也能高飛。

海倫·亞當斯·凱勒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她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父親亞瑟是位南方邦聯老兵。她在19個月大的時候因為一次高燒而導致失明及失聰。後來在導師安妮·莎利文的幫助下,她學會了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

1898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又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裏夫學院,這對於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來說,確實不可思議。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而這麼多年來莎利文老師則一直留在海倫·凱勒身邊,並將教科書與上課內容寫在海倫·凱勒的手掌上,讓她能了解其內容。1902年4月,她又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美國的一家雜誌上連載她的自傳《我的一生》。第二年結集出版後轟動了美國文壇,甚至被譽為1902年世界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