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男性的角度來觀察都市女性,可以看出像曉蔓這樣的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她們對男性的要求多少會有點縹緲。

此外,本文主人公還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盡管香港回歸已多年,但深港兩地有著很難替代甚至很難互相融合的文化背景和因素,不能以一個城市、一個製度的環境去理解另一個城市、另一種製度下的人性。香港人追求的是務實、勤奮、平常心,所以他們的生活普遍簡潔而樸素,這在很多中國式的小資女人看來,是庸俗的。

其實,庸俗與高雅有時隻有一步之遙,就看你怎麼理解。理解了香港人的務實心理,就會明白:不懂肖邦,甚至不懂拿破侖,完全不至於影響到自己的格調。畢竟,物質是格調的基礎。

現實,未必不是格調的內涵。

一個“兩棲”女人的情愛掙紮

女人一生就像在無際的海裏尋找男人

姓 名:廖媛媛職 業:自由職業者年 齡:39歲簡 介:畢業於複旦大學,曾在某高校任教。現往返於上海和紐約之間。

女人一生,就像在一望無際的大海裏尋找男人,從日出到黃昏,你看到的都是別的輪船過客,而你自己永遠靠不到岸。男人是大海裏漂浮著的一塊木板,並不是你的船,你抓得到卻靠不住。你可以把木板抱在懷裏,以為擁有了它,但有一天你在大海裏掙紮著生存,它依然能四處漂浮。

作者手記:廖媛媛10年前在上海是個頗活躍的人物。她曾經是上海某高校講師,在上海和北京幾家雜誌寫專欄,這樣的職業和才學,不管男人和女人都會羨慕三分。但她最後還是因為愛情遠走他鄉。

他鄉的情感生活也並非天堂,他鄉的愛情也離不開庸俗的細節。於是,她的美麗幻想一個一個地消失,她的中西情感衝突日益突出,又回到了上海。5月2日,記者跟她邂逅於深圳。

婚姻是人性的墳墓?

▼思▼兔▼網▼

廖媛媛認為,中國人的愛情和婚姻很恐怖,很多人為了達到目的或為了長期占有對方不擇手段;而美國人的愛情和婚姻又太悻愛化,缺少家庭觀念。

她說,當年在上海工作時,她跟一位文藝界名人很投緣,但隻是停留在互相欣賞和互相默契的階段,最多也隻能算曖昧關係。然而,他的太太竟雇了兩個所謂的私家偵探天天跟蹤她,還經常鬼鬼祟祟地尾隨她自己的丈夫。弄得廖媛媛和這位名人很尷尬,也很憤怒。

廖媛媛每次提起這事,總會說,愛情和婚姻不是靠管製來維持長久關係的,應該靠各自的內外魅力。有的人因為太平庸,內心自卑,比不上配偶,很害怕失去,便千方百計地管著自己的配偶,生怕配偶接觸異性。其實,這種關係靠“管”來維持不僅沒有作用,還很可能起反作用。

那位文藝名人一怒之下,終於跟他太太離婚了。但廖媛媛並沒有跟他結婚。他們知道,如果真的結婚,以前的關係就是用漂白水也洗不清了。

盡管如此,有關他們的緋聞,還是傳遍了校園。再加上那位名人的太太由於心理不平衡,到處散布謠言,鬧得滿城風雨。

她開始對婚姻感到恐懼。她想,一個女人為占有一個男人能這麼不達目的不罷休,一個男人也完全可能會這樣做。中國的封建文化思想對人們的腐蝕太深了,跟誰結婚就好像永遠屬於這個人的,似乎沒有重新選擇的餘地。她感覺,中國式的婚姻不僅是愛情的墳墓,更是自由的墳墓、人性的墳墓。

愛情沒有時空

受過高等教育和自由思想熏陶的她,開始有意無意地為自己的未來尋找出路。

1994年3月19日,廖媛媛在北京邂逅了美國服裝設計師邁克。邁克基本懂中文,能用普通話跟她日常會話。廖媛媛也懂英文,兩人又都酷愛音樂、文學和藝術,經常能在電話裏聊到話筒或手機發熱、耳朵發麻才肯罷休。

更重要的是,邁克很懂女人,他會經常給她送巧克力和鮮花,會在聽音樂會的時候輕輕咬著她的耳朵說悄悄話。她有應酬,不管再晚,他都會去接她,而且從不問她跟誰在一起。

廖媛媛說,她喜歡邁克在深夜摟著她回宿舍的感覺。那種感覺讓她無法抵擋。

邁克回紐約後,兩人經常在紐約與上海之間穿梭。

2001年春節過後,廖媛媛便拋棄了在上海的一切,跟邁克到了紐約。邁克有過一次婚姻,離婚後單身了一年多,他們開始過同居生活。

由於他們一直沒有結婚,廖媛媛至今還是上海戶籍。

邁克並不是很富有,經常跟著時裝表演隊到許多國家去表演,有時一去就是幾個月。她過起了“深宮怨婦”的生活。

品位男人也有別的女人

有一天,廖媛媛發現,自己這樣一個在上海遊刃有餘的人,竟然變成在異鄉孤獨地守候著一個男人,一個沒有打算跟她結婚的男人。突然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