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爾茨設計了一個練習,讓我們通過視覺來思考,這對我也有很大幫助。不過,愛因斯坦對迪爾茨最大的啟發是想象的力量。
三十多年前,迪爾茨的媽媽的乳腺癌複發。在那一兩年前,她一個乳房被發現有乳腺癌,並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激進治療,將這個乳房切掉了。然而,癌症還是複發了,癌細胞不僅蔓延到另外一個乳房、卵巢和膀胱,還蔓延到了身體所有部位的骨髓,鎖骨上的一個瘤子甚至大到將骨頭都撐裂了。
醫生對她說,這已是癌症晚期,她隻有幾個月可以活了。但真的一定會如此嗎?迪爾茨想,也許NLP的技術可以幫到她,於是他親自給媽媽做NLP的輔導,用的是迪士尼的策略。他問媽媽:“你的夢想是什麼?”
她回答說:“我沒有夢想了,因為沒有未來了。”根據愛因斯坦的策略,假若一個人連夢想都沒有了,就隻有絕望了,這時任何人都幫不了她。所以,他要先幫媽媽喚醒夢想。於是,他繼續問:“如果有,那會是什麼?”
她開始有了一個夢想,她說她生命中的一個使命沒有完成,她渴望完成它。然而,當走到現實主義者的位置時,她說,她沒有計劃,因為沒有先例,以前病到這種地步的人都死了。
他問:“一定如此嗎?你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本來以為隻會有一個結果,但最後發現其他結果也可以實現?”
她想到了幾個例子,一個是迪爾茨的大哥,小時候被診斷為肌肉萎縮,但最後發現這不是真的,另一個例子是迪爾茨的爸爸,他得了絕症,醫生說他隻能活6個月,但他改變了生活習慣,最終活了16年。還有迪爾茨的外婆,外婆懷著迪爾茨的媽媽時,醫生說她的生殖係統有問題,不要勉強自己生孩子,否則母子都會死掉。然而,外婆深入到自己靈魂深處後,決定還是試一試,最終順利地生下了迪爾茨的媽媽,後來她又生了三個孩子,醫生沒法解釋這種事,但它就是發生了。
通過這些回憶,她想象力的疆域打開了,她不再認為,等死是唯一的可能性,她相信她繼續活下去以完成她的一些使命的夢想可以成真,她也圍繞著自己的夢想製訂了一個可行的計劃……最後,她痊愈了,又活了18年。這是一個醫生無法解釋的奇跡,但它的確發生了。
後來,她常說:“我有兩輩子,第一次是發病前,第二次是發病後。得癌症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也是我生命中最棒的事。”
這也是一個轉化,一個最糟糕狀態向最佳狀態的轉化。
疾病常是靈魂和自我矛盾的體現
迪爾茨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談到愛因斯坦的策略時,他幾次說,你的想象創造了你的現實。那麼,他的媽媽若隻是想,一定要活下去,這就會實現嗎?
對此,迪爾茨回答說,如果這是自我的需要,是自我從恐懼而發的需要,那麼這一奇跡不會發生。同樣,假若他給媽媽做NLP輔導時,是從自我層麵上說,他害怕媽媽死,他一定要媽媽活下來,那麼,這一奇跡也不會發生。要想有這樣一個奇跡,關鍵是深入到靈魂深處,去看一看,到底是什麼卡住了,結果令癌症這種最糟糕的狀態發生。
“大部分NLP技巧是為了自我,作為一個培訓師,我成功了,我很偉大,這種感覺是自我的需要,但追求它時,靈魂就會比較痛。”迪爾茨說,“所以,第一件事,把自己放在一邊,把那些‘我想要’的想法放到一邊,記住莫紮特的策略,‘這些事情隻是透過我而實現,而不是由我而實現’。”
這一故事令迪爾茨學會了感恩。本來,他覺得,媽媽再多活兩年他就心滿意足了,但媽媽最終卻多活了18年,遠遠超出了他的期望。當媽媽多活到10年時,他和媽媽一起去檢查身體,媽媽完全健康,鎖骨上的瘤沒了,甚至用X光都看不出問題。那一刻,他突然意識到,“一個不可能的夢實現了”。然而,在如此長的時間裏,他竟然連一點感恩都沒有過。他曾暗自許願,如果媽媽能活下來,他會親吻大地,以表達感恩,但他一直沒有兌現這個諾言。現在,他決定,永遠記住感恩,感謝一切。
在采訪迪爾茨時,我特地問了一個問題:“你現在如何看待身體的疾病?”
他回答說,疾病的英文“dia”的意思即“不自在”,其本意可以理解為,身體的疾病就是“內在的不自在”的一種反應。
他說:“每一種疾病都是一種表達,當我們壓抑一些東西,不允許它在心理和靈性層麵表達時,它會通過身體而表達,這就是身體的疾病。可以說,每一種症狀,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說‘不’,但我們不傾聽這種訊息,最終它不得不通過破壞性的方式來表達。”
關於媽媽的疾病,迪爾茨說,他後來的理解是,這是一個很深層次的內在矛盾,是自我和靈魂的矛盾。一方麵,她的靈魂想做自己,另一方麵,她的自我擔心這樣會失去別人的愛與認可,這種恐懼迫使她按照別人的意誌而活。於是,她的生命的最根本動力就被嚴重壓抑了,最終,她的身體用極端的方式向這種活法說“No”。並且,當她通過這次疾病,終於聆聽到自己內心的呼喚,並尊重了這種呼聲而做自己後,身體就不必再通過破壞性的方式來表達這一動力了。
迪爾茨說,他媽媽的這一對矛盾,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矛盾。生命不斷用各種方式呼喚我們,聆聽並尊重你的靈魂,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那麼我們都可以成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