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這個三部曲很容易奏效,尤其是女性。因為,當女性顯得楚楚可憐時,男性會覺得對方很需要自己,所以很容易建立關係。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男方會越來越不願意繼續可憐她,而她也會覺得男方越來越忽視自己,於是這個關係就越來越脆弱了。
從男方的角度看,他漸漸發現,自己的行動好像被限製了,自己隻能用一種方式對待她,假若換成其他方式,她就會不高興。為了讓她高興,他願意做很多努力,但他越來越覺得沒有自由,最後他會感到很厭煩,一看到她的可憐樣就會忍不住有怒火產生。
從女方的角度看,她對自己的邏輯很執著,這種執著不僅是思維上的,更主要是感受上的。她的確覺得,隻有當自己被嗬護被照顧被安慰的時候,才能感受到男方是愛自己的,而換成其他方式,她似乎都沒有什麼感受。
結果會成為一個惡性循環,男性越是覺得厭煩,越是覺得想逃離,女性就越是擔心失去這個關係,這時她就會對“我很可憐”的遊戲更為執著。於是,她會自覺不自覺地將“我很可憐”的遊戲推向極致,如生病,甚至發生一些災難,好讓對方可憐自己。但這時,男方常常已是厭煩到極點。這個關係隨時就可能會斷裂。
這的確是一個兩難境地。作為男性,他會發現,如果他繼續可憐她,自己會難受,如果不可憐她,她會不高興,會生病甚至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災難,尤其令他擔心的是,她好像會離自己而去。
這樣一來,他就很難不玩這個遊戲,因為一旦他決定不再配合,往往就是關係結束之時。
不過,很多時候,“我很可憐”的女性未必給男性這個機會,她們會不斷製造“我很可憐”的處境,而隻要男性有幾次忽視了她,她就會主動結束這個關係,而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不讓對方的敵意刺中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三部曲,譬如有人的三部曲是“我很優秀,你不能指責我,否則我會離開你”,有人的三部曲是“我很性感,你要為我激動,否則你就不是真男人”,有人的三部曲是“我很強大,你得服從我,否則你會很慘”,等等。
如果你遇上一個“我很強大”的男人,或遇上一個“我很可憐”的女子,你該怎麼辦呢?到底是應該尊重自己的難受而拒絕他們,還是為了維持這個關係,或保護自己的安全,而順應他們呢?
聽上去,我們隻有兩個選擇,要麼拒絕他們,要麼順應他們。並且,如果仔細地去體會的話,我們會發現,當拒絕時,會有憤怒產生,而順應時,會有壓抑感。
這種憤怒,這種壓抑,其實都是敵意。
所以才會有科胡特的解決辦法——“不含敵意的堅決”。這個術語,我自己的理解是,拒絕別人的投射時,你很堅決,但同時,你又沒有一點敵意。
一開始,這個三部曲很容易奏效,尤其是女性。因為,當女性顯得楚楚可憐時,男性會覺得對方很需要自己,所以很容易建立關係。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男方會越來越不願意繼續可憐她,而她也會覺得男方越來越忽視自己,於是這個關係就越來越脆弱了。
從男方的角度看,他漸漸發現,自己的行動好像被限製了,自己隻能用一種方式對待她,假若換成其他方式,她就會不高興。為了讓她高興,他願意做很多努力,但他越來越覺得沒有自由,最後他會感到很厭煩,一看到她的可憐樣就會忍不住有怒火產生。
從女方的角度看,她對自己的邏輯很執著,這種執著不僅是思維上的,更主要是感受上的。她的確覺得,隻有當自己被嗬護被照顧被安慰的時候,才能感受到男方是愛自己的,而換成其他方式,她似乎都沒有什麼感受。
結果會成為一個惡性循環,男性越是覺得厭煩,越是覺得想逃離,女性就越是擔心失去這個關係,這時她就會對“我很可憐”的遊戲更為執著。於是,她會自覺不自覺地將“我很可憐”的遊戲推向極致,如生病,甚至發生一些災難,好讓對方可憐自己。但這時,男方常常已是厭煩到極點。這個關係隨時就可能會斷裂。
這的確是一個兩難境地。作為男性,他會發現,如果他繼續可憐她,自己會難受,如果不可憐她,她會不高興,會生病甚至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災難,尤其令他擔心的是,她好像會離自己而去。
這樣一來,他就很難不玩這個遊戲,因為一旦他決定不再配合,往往就是關係結束之時。
不過,很多時候,“我很可憐”的女性未必給男性這個機會,她們會不斷製造“我很可憐”的處境,而隻要男性有幾次忽視了她,她就會主動結束這個關係,而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不讓對方的敵意刺中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三部曲,譬如有人的三部曲是“我很優秀,你不能指責我,否則我會離開你”,有人的三部曲是“我很性感,你要為我激動,否則你就不是真男人”,有人的三部曲是“我很強大,你得服從我,否則你會很慘”,等等。
如果你遇上一個“我很強大”的男人,或遇上一個“我很可憐”的女子,你該怎麼辦呢?到底是應該尊重自己的難受而拒絕他們,還是為了維持這個關係,或保護自己的安全,而順應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