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是一門高妙的藝術,如何把握、使用決策的技巧,則要取決於領導者個人的認識程度和個人素質。
決策力是關於企業命運的決定能力,是對多種可能性的判斷和選擇。一個不善於決策的企業領導人,會貽誤商機,企業的失敗源於決策的失誤,源於缺少決策的力量。正確的決策是科學的總結、冷靜的分析和自信的表現。企業成功從決策開始,企業失敗從決策開始。決策力來自於領導者的學識、遠見、自信和雷厲風行的作風,決策力是企業命運的方向盤。
正確的決策可以使一個平凡的企業走向輝煌,錯誤的決策會使輝煌的企業走向灰暗,決策是科學而不是武斷。善於決策的老總會變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決策者是舵手,在茫茫的大海上不迷失方向。理性的決策者總是商場的贏家。決策總是和成功與失敗、輸與贏緊密聯在一起。企業的決策者不僅要有呼風喚雨的勇猛,還要有穿透迷霧、洞察秋毫的細微。
可見,決策是一門高妙的藝術,如何把握、使用決策的技巧,則要取決於領導者個人的認識程度和個人素質。
有效提升你的決策力
每個人每天都必須麵對大大小小的決策,每一次決策總得經曆一次心理的煎熬:不知道這樣的決定是對還是錯?萬一錯了,該怎麼辦?因為存在著不確定,所以害怕做決定。管理者確實不能百分之百預測未來,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正確的決策。管理者能做的是找出方法,盡量將風險降至最低,讓不確定性因素減至最少。
所以說,決策不僅是做出決定,在這之前必須進行詳盡的資料搜尋和評估工作,事後更要進行檢討,才能真正累積經驗,提高日後決策的成功機會。吳凱琳認為完整的決策過程可分成以下八個重要的步驟。
一、明確定義問題
了解問題真正所在,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否則可能導向錯誤的決策方向,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產生新的問題。問題的定義不僅是幾句話的描述而已,“定義問題是為了設定範圍、理清細節”,遠距顧問公司(DistanceConsulting)的創辦人佛瑞德·尼可斯(FredNichols)說道。最好的方式就是將目前的問題切割成數個更小的問題,這樣才能看清楚問題的原貌。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中心的講師卡特·麥可拿馬拉(CarterMcNamara)認為,定義問題主要分成4個麵向:
問題是何時發生的?是如何發生的?為何會發生?已經造成哪些影響?
問題的理清需要花費時間,在決策的過程中,有可能因為新資料的發現而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因此問題的定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經過不斷的調整、重新的解釋,一次比一次更為完整、更為清楚。
決策者的重要責任之一便是判斷它所要麵對的是單純的突發事件,還是新的趨勢正在形成。例如突然接到一筆大訂單,經理人必須思考這是季節性因素而造成的單一事件,還是屬於未來長期的趨勢。
二、決定希望的結果
例如在決定新產品的行銷與銷售策略之前,你必須先想清楚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目標。你希望藉由這項產品提升公司的營業額?改善獲利?提高市場占有率?打響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或是建立企業形象?
你不可能同時達成所有的目標,就好比說你不可能是全公司表現最傑出的員工,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父親或母親,你必定要設定優先級,有所取舍。
三、搜集有意義的信息
在開始搜集資料之前,必須先評估自己有哪些信息是知道的,有哪些是不知道的或是不清楚的,才能確定自己要找什麼樣的資料。
《贏家決策》(WinningDecision)作者、康乃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強生管理學院(JohnsonCollege)教授愛德華·魯索()特別提醒,信息不是愈多愈好。有時候過多的信息隻會造成困擾,並不會提高決策的成功機會。因此必須依據信息對於決策目標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相對重要性,判斷哪些信息是需要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
四、考慮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個階段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想不出好的解決方法。”事實上,不是想不出來,隻是因為考慮得太多,覺得什麼都不可行。但是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大家相互腦力激蕩,提出各種想法,不要考慮後續可行性的問題。請記住:
點子愈多愈好;不要做出任何的價值判斷;愈是突發奇想的點子愈好。
所有的想法都提出來之後,找出比較有可能執行的,然後針對每一個想法再詳細討論使其更為完整,並試著將不同的想法整合成更好、更完整的方案,最後篩選出數個選擇方案。
“創意來自於選擇與整合好的想法,而不是創造想法”中俄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ofCentralOklahoma)企管係教授羅伯特·伊布斯坦(RobertEpstein)說道。
五、仔細評價篩選出可行方案
每一種方案的優缺點是什麼?可能造成的正反麵結果是什麼?這些選擇方案是否符合你設定的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