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的來源廣泛,而傳統國學就是其最重要的起源思想之一。傳統國學思想的精華對軟實力有著極大的影響和滲透,對更快、更好地提高管理者的軟實力有著積極的意義。挖掘傳統國學思想對於弘揚中華管理文化,對於促進當代管理科學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理論價值,對於當今企業管理與行政管理亦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仁愛”思想是企業管理者必須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質,“仁愛”思想是實現企業宗旨的有效途徑。

孔孟儒學中的“仁、義、禮”,與現代管理密不可分,也是領導者應具備的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凡事“以義為先”,彼此“所重在禮”,“義”“禮”講不到的時候,不得不“翻臉無情”,這時候把“法”搬出來,大家便不會覺得刻薄寡恩、殘酷無情。所以現代化的管理,仍是以“仁、義、禮”為最高原則的。

當代企業管理深入到了文化層麵,進入了所謂“企業文化”的階段,有的學者把它稱之為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創新”之一。當代企業管理的理論,不論是那一個學派,都認識到了人的重要性,“以人為本”成了當代企業管理發展的主流。儒家人本主義的管理理論,從尊重人出發,以人性假設為基礎,以道德自律為核心,以陰陽互補為其方法論,建立起了科學的管理模式,在當代管理中正在發揮著它的巨大的作用。於是,孔孟儒學也就成為和管理者軟實力息息相關的重要內容之一。

仁——安人之道

陳德述先生曾經在一篇文章中這樣闡釋儒學中的“仁”與現代管理的關係。企業管理從某個角度上說,是協調各種矛盾的工作,最基本的是協調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矛盾。而人際關係的協調最重要的是啟發人的道德自覺,而達到道德自律。如果人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又能嚴於律己,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就會減少很多,有了衝突和矛盾也容易得到解決。在儒家的若幹道德規範中,“仁愛”是用來提高道德自律的思想基矗

“仁”是孔子關於人本主義哲學的中心範疇。“仁”的內涵很豐富,但它的基本內涵是“愛人”。孔子的學生樊遲請教“仁”時,孔子回答說:“愛人”(《論語·顏淵》),孟子也說:

“仁者,愛人”(《孟子·離婁下》)。儒家認為:人為萬物之靈,是得天地之靈氣而生的,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應該是互助互愛的,隻有這樣的人際關係才能和諧,社會才能得到安寧與發展。

“愛人”首先要從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開始。孔子的學生有若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孝,善事奉父母者”;“敬愛兄長之謂悌”。孝悌是實現“仁”的根本,也是人性塑造、建立人性管理模式的開始。《呂氏春秋·孝行》篇也強調,培養仁德要以孝為本:“凡為天下,治國家,必務本而後末。所謂本者,非耕耘種植之謂,務其人也。務其人,非貧而富之,寡而眾之,務其本也。務本莫貴於孝。”儒家還認為:仁愛之心從愛自己的親人開始,由此推而廣之去愛別人,甚至去愛物類,這就是孟子所說的“老(尊敬)吾老(長輩),以及人之老;幼(憐愛)吾幼(兒童),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控製(管理)社會的目標就很容易實現了。儒家強調把仁愛之心施之於民眾,要使民“富之”,要“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實行“惠民”政策,要使老百姓不饑不寒,衣食飽暖,社會就會安寧和諧,社會就會有一個共同的向心力,管理的有序化就容易實現了。

“仁愛”思想是企業管理者必須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質。日本十分重視用儒家的“仁愛”思想來培養管理幹部。日本的鬆下電器商業學院把中國的儒家哲學與現代管理熔為一爐,對學員進行嚴格的教育。學院的綱領是:嚴守產業本份,以期改善和提高社會生活,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學院遵守的信條是:和親合作,全員至誠,一致團結,服務社會。學院把儒家經典《大學》中的“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作為學員研修的目標。所謂“明德”,就是“竭盡全力身體力行實踐商業道德”;“親民”,就是“至誠無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至善”,就是“為實現盡善盡美的目標而努力”。通過學習《大學》、《論語》、《孟子》、《孝經》這四部儒家的經典,來確立“商業之道在於德”的思想,以此建立人性管理模式。他們認為,要培養“商業之道在於德”的思想,必須從《孝經》開始。每天早晨,全體學員集合,各自麵向自己的家鄉,遙拜父母,心中默念《孝經》:“孝,德之本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孝之終也。”然後,每一個學員,正襟危坐,雙手合十,口誦“五觀之偈”,進行自身反剩其五偈為:一偈,“此膳耗費多少勞力”二偈,“自己是否有享用此膳之功德”;三偈,“以清靜寡欲為宗”;四偈,“作為健全身心之良藥享用此膳”;五偈,“為走人之正道享用此膳”。

鬆下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塑造人性,培養人的至善的仁德的。父母兄長是一個人首先接觸的最親近的人,父母對自己是最有恩德的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說明他已經沒有仁德了,人性已經發生了異化,怎麼能可以去愛別人呢?所以,鬆下電器公司始終抓裝孝者,德之本也”這一基本思想,來培養人的仁德,使之實現自己企業的有效管理,實現自己的企業理想。

“仁愛”思想是實現企業宗旨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企業應該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企業理想。一個企業隻有樹立了這樣的企業理想,才能興旺發達。事實證明,凡是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大眾服務為宗旨的企業,他們必定要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在銷售服務和售後服務上下功夫。為了實現這兩個功夫,必須要傾注對人民的愛,必須要有內部嚴格的、有序的、有效的、和諧的管理。這樣的企業必定會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