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著名的成功企業家都深信,要造就一流的品牌,必須先造就一流的人才。德才兼備的人才的確是國家的財富、企業的資源。

軟實力的來源廣泛,墨家思想就是其重要的起源思想之一。墨子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和邏輯學家。墨子的管理思想也非常豐富。挖掘墨子的管理思想對於弘揚中華管理文化,對於促進當今管理科學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對於當今企業管理與行政管理亦具有相當的借鑒作用。

兼相愛交相利

《兼愛中》雲:“於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其意為:仁義之士所要做的事,必然是興盛天下人的利益,消除天下人的危害,以此作為自己的事業。就也是說,君子要興盛天下人的公利,消除天下人的公害。

《經上八》又雲:“義,利也。”可見,墨子所言的“興天下之利”,就是要興天下之正義或公義。為此,仁人君子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社會正義感。這也是君子為人的根本原則之所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謂這一含義的延伸。

麵對當時社會上“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許之謀愚、貴之敖賤”(《兼愛下》)的弱肉強食的醜惡現象,墨子提出:“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愛中》)。其意思是:

用所有的人都相互愛護同時相互給予利益的方法來改變醜惡的時弊。墨子認為,做有利他人之事,並不意味著隻利於他人,其實利益是相互的,因而決不可做犧牲他人的事情。犧牲他人利益的同時亦將損害自己。……隻有人們各不相害,彼此相利,把個人利益建立在整體利益之中,並把兩者糅和在一起,才能實現富國安民之願望。墨子將個人利益建立在整體利益之中這一思想是非常卓越的,因為離開了整體的利益,個人利益是根本無法實現的。整體利益至上,也就是國家利益至上,社會利益至上。

《兼愛中》又雲:“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現其身。’”其意即:“兼相愛交相利”如何做呢?那就是,看待別人的國家就好像看待自己的國家,看別人的家族就像看自己的家族,看別人的身體就像看自己的身體一樣。墨子在此提出了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重要原則——換位原則,“視人若己”,就是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可以避免誤解、消除衝突。

實現“兼相愛交相利”,才能“諸侯相愛則下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兼愛中》)就是說,諸侯因相愛不再惡戰了,家主因為相愛不再相篡奪,人人相愛不再相殘害;君臣因相愛而仁惠忠誠,父子因相愛而慈愛孝順,兄弟因相愛而和諧協調。天下人都相愛,強者就不會控製弱者,人眾就不會掠奪人少的,富裕的就不會欺侮貧窮的,尊貴的就不會傲視低賤的,狡詐的就不會欺騙愚昧的。天地間所有的禍害、篡奪、埋怨、憤恨等可以使其不再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出現了,因此仁人之士讚譽它。

可見,隻有“兼愛交利”,社會上的一切禍患之源才得以消除;隻有“兼愛交利”,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個協調的群體組織。中國人注重維持和諧的局麵,維護整體的利益,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一個組成部分。 比墨子晚100年的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又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也是強調了民本與人和的重要性,無疑也體現了墨子思想的影響。“交相利”就是互相給予對方利益,就是利他人、為他人。在墨子那裏,“‘為人’是‘人為’所要達到的目的,也是‘人為’所考慮的角度、所瞄準的方向、所遵循的規範。”其深刻含義就是人的行為要利於人民、利於國家。

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之實質,”是一種柔性管理,它通過人們之間的互動相愛來改善人際關係,消除破壞性衝突,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使人們既能‘自愛’又能‘愛人’,從而每個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滿足,這符合人的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會道德法律規範。

日本的池田大作認為“墨子的愛比孔子的愛更為現代人所需要。”威廉·大內在理論中所推崇的日本企業文化,正是墨子這一思想的再現與複活,對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無疑具有較大的作用。所以企業可以根據墨子思想塑造成功的企業文化。“兼相愛交相利”也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原則——尊重、互惠的體現。

通常,將任何以人為中心的學說稱為“人本主義”,而在哲學上,通常指抽去人的具體的曆史條件和社會關係而把人僅僅看作一種生物的人,其代表人物是德國的費爾巴哈。所謂人本管理,就是通過確立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繼而圍繞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展開一切活動。正因為墨子要求管理者愛護部下,為其著想,所以能充分調動部下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墨子從修身到愛他人、利他人、為他人。終究其實質,是提出了管理學的“人本管理”思想。直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梅奧(Mayor)等人的霍桑(Hawthr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