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的知覺辨別能力
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找相同點”和“找不同點”的遊戲,讓孩子去發現各種細節上的變化,培養他們仔細觀察、仔細比較的能力,並讓他們把比較的結果大聲地講出來,以鞏固知覺的發現。
培養孩子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數豆豆”的遊戲,看誰數得對。數錯了幾個,就刮幾下鼻子。或者是利用撲克牌算加減,從兩張牌的加減開始玩,看誰算得又快又準;待孩子學了乘除後,可以用四張撲克牌,將加減乘除一起混合算。這樣既可以鍛煉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也可培養孩子細心的習慣。
幫助孩子養成檢查的學習習慣
應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好習慣,長期堅持,定會看到效果。生活中,一些家長總是不放心,為孩子代勞,及時給孩子指出錯誤;久而久之,孩子非但沒有變得細心,反而總是依賴父母,變得更加粗心起來。所以,即便家長發現了錯誤,也要先不動聲色,鼓勵孩子再檢查一次,或是劃定出錯誤的範圍,讓孩子自己查證;等孩子檢查出來改正後,再給予鼓勵表揚。
運用正強化的方法
家長一遍一遍地指責孩子粗心,其實是在強化他的粗心意識。如果反過來,在孩子粗心的時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意識;等到他偶爾不粗心的時候馬上表揚他,強化他的細心意識,這樣慢慢地他就會向著細心方向發展了。
讓孩子體會細心的好處
如果在身邊的朋友或親戚中有人是從事精密、細致工作的,而且條件允許的話,不妨帶孩子去看看他們工作時的情景,讓孩子從中受到啟發。
知識爸爸的做法
窗外花紅柳綠,陽光下一群孩子正在嬉戲著。葵葵被他們那熱鬧的喊叫聲搞得心裏癢癢的,恨不能立即加入他們的隊伍。可是,今天他不僅要反思自己馬虎的原因,還要按照爸媽的要求,將一斤小米從綠豆中揀出來。這項“任務”他進行了不到十分之一就感到厭煩了,因為進行得很不順利。
到了約定的時間,爸爸推門進來驗收結果。
葵葵為自己的“無能”感到慚愧,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
爸爸沒有說什麼,而是將小米和綠豆重新摻和在一起。盡管綠豆比小米多出許多,爸爸卻選擇先把綠豆揀出,結果,很快就將小米和綠豆成功地分離開了。然後,他對兒子解釋說,之所以能夠很快將兩種物品分開,一是要有耐心和專心,二是要注意方法的選擇。綠豆顆粒大,所以分揀起來要比小米容易。
接下來爸爸要葵葵談談自己的感受。
葵蒸的第一感覺是被“關禁閉”的滋味實在不好受,然後覺得馬虎是自己平時沒有耐心和注意力不夠集中造成的。通過爸爸的分米實驗,他終於明白了幹一件事情專心很重要,這樣可以減少或避免差錯的出現。
爸爸聽完兒子的感受頻頻點頭,對他的“深刻”認識也比較滿意,進而鼓勵葵葵今後盡快改掉馬虎的毛病。
葵葵終於又自由了,但他更為之慶幸的是自己認識到了錯誤。他決心努力趕走“小馬虎”,成為一個有心人。
心靈雞湯
認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也是負責任的表現。由馬虎大意給人們帶來的經驗教訓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生活中方方麵麵都能找到活生生的例子。馬虎大意的人不能擔當重任,馬虎大意的人也是不負責任的人。所以,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給孩子指出馬虎的危害,使孩子養成認真負責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