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指導不可缺少

父母在孩子完成課餘作業時對他進行一些輔導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教孩子一些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督促手段。但輔導中應注意掌握一些技巧,如父母應教給孩子如何預習,以便聽課時抓重點,積極思維,提高效率;複習時把新舊知識聯係起來,使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新的好理解,舊的更牢固。

創設寬鬆環境

由於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一般保持在30分鍾左右。而且他們的大腦活動表現為易興奮、易疲勞。因此,父母不僅要注意安排好孩子的休息時間,還應適當地讓孩子主動參加體育鍛煉,使大腦及軀體都得到積極性休息。適當的體育鍛煉和身體活動對調劑大腦功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當然,還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

從課外讀物中汲取營養

父母不要對課外讀物一概加以拒絕,單純複習課堂書本的知識常常使孩子感到很枯燥。所以,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多學習課外知識,包括直接的觀察、實踐,盡量開闊孩子的眼界,擴大知識領域,增加學習興趣,這對書本知識的學習會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知識爸爸的做法

小蔡伸出小腳丫,在水邊攪動著,看著那漣漪一波一波地漾動。

等兒子玩夠了,爸爸把他拉到自己的身邊坐下,幫他穿好鞋子,問道:“兒子,今天玩得開心吧?”呂小蔡嘴裏滿足地“嗯”了一聲。

爸爸說:“你在寫作業時也能這麼投入和開心就好了。”

呂小蔡低下頭玩弄著那嫩嫩的柳枝。

爸爸停了一會兒,又問道:“這語文課上起來一點兒也不好玩嗎?”

“還行。”呂小蔡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那為什麼你的語文作業總是寫得拖拖拉拉,總是不好好去完成呢?你又不是不會做。”

呂小蔡想了很久,才鼓起勇氣把悶在心裏的煩惱一股腦兒地都講了出來。原來,他是對新來的語文老師講課的語速和聲音有些不太接受,所以漸漸對語文課產生了厭煩心理。特別是當語文老師又批評他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時,他心裏更是反感萬分,抵觸情緒很大,甚至有了逃課的念頭……進而,在寫語文作業時就變得拖拉起來,以致發展到現在做不下去的程度。

呂小蔡把心中的煩悶都傾吐出來,心裏似乎好受了些,坐在那裏等待接受爸爸的嚴厲責備。

爸爸並沒有責備他,而是語重心長地說:“我和你們班主任老師談過了,也分析了你不愛上語文課的原因,現在更加證實了我們的推斷。其實,我看你們語文老師就很好。你不喜歡聽她的聲音,隻是因為你聽慣了原來老師的聲音。現在你閉上眼睛好好回想一下,你們老師說話的聲音是不是有一種柔柔的味道,讓人感到很舒服,很親切。”

呂小蔡聽話地閉上了眼睛,回想著老師的聲音,真的有些好聽呢。

爸爸叮囑道:“你明天再用心去聽老師講課,就會越來越喜歡她的。”

呂小蔡使勁地點著頭。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腦海裏一直浮現著老師的音容笑貌,越琢磨越覺得老師很親切。

也許是沒有了心理的羈絆,回家後家庭作業完成得十分順利。特別是語文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小蔡決定從今以後,語文作業還是像從前那樣放在第一位去完成。當他一身輕鬆地爬到自己的小床上準備睡覺時,牆上的時鍾剛剛走到九點的位置。

心靈雞湯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也是終身的家庭教師。盡管孩子學習知識是由老師負責教授的,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還是不能放鬆對孩子監管這根弦。在學校裏,老師要麵對的是幾十個孩子,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而在家庭裏,父母與孩子卻是一對一,或二對一的。不要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言行、品德的熏陶是在家庭生活中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也就是說,是從家長那裏學來的。所以,這就需要家長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豐富自己的學識,給孩子帶個好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