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認為萬事萬物是恒久不變的,這是落入常見,有些人則把事物當做隻此一世,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這是落入斷見。諸法的本性既是空相,則不必執常或執斷。
寂天菩薩說:“空性能對治,煩惱所知障,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空性正是對治煩惱障和所知障的不二法門,想要成佛者,沒有不修空性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緣起性空呢?當逆境生起時,用空觀智慧來察照,了知諸法本自緣起,逆境必有種種緣由,如今業感成熟,麵對逆境也隻能逆來順受,或是想辦法轉化惡緣為善緣。繼而了知諸法空相,本來沒有一個我,“我”不過是個假立的名相,哪裏還有我在忍受逆境呢?我相與逆境本是空,一切了不可得。
有人問南陽慧忠禪師:“煩惱起時,將何止息?”禪師說:“本心湛然,煩惱回歸妙用。”
何謂緣起、性空、中道?
1.緣起:一切諸法,都是由於因緣而生起的。
2.性空:眾緣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可得。
3.中道:所說道理,不墮極端,脫離二邊,即為中道。
因果法則——善惡果報,世世因緣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因果律,然而大多數人把它當做警世哲理,不全然深信因果。
常有人質疑,這個人明明一生為善,卻淒涼以終,子女不孝;那個人明明為非作歹,卻住洋房別墅,嬌妻美妾。甚至很多小孩涉世不深,善惡都還分辨不清卻遭橫禍,類似這種情況舉目皆是,叫人如何相信因果?
諸法緣起就是因果法則,路旁一棵芒果樹,不會憑空長出來,一定是地上曾經有一粒芒果的種子,經過陽光、雨露、大地的滋養,才會長得如此茂盛。這一株比那一株甜一定有原因,可能它是個甜種,可能它曾經被接枝改良,有了這些助緣,所以每一株都長得不一樣,這就是簡單的因果法則。
你也不會是憑空而來的,你為何生在這個家庭,為何有這些兄弟姐妹,都是有特殊的因緣。
萬物不離其法。如同芒果一樣,它在種下時和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決定了果實的酸與甜。如一個人會得癌症必定是因為先天的基因或是飲食上不協調,或是長期的脾氣不平和出了毛病,這個道理淺顯易明。
《那先比丘經》中,舍竭國的國王彌蘭陀問那先比丘:“尊者,究竟是什麼緣故,世人都生得不同。有的長壽、有的夭折,有的健康、有的多病,有的貌美、有的醜陋,有的強壯、有的羸弱,有的高貴、有的卑賤,有的聰明、有的愚蠢?”那先反問彌蘭陀王:“陛下,一樣叫果物的有很多,為什麼其中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鹹、有的辣、有的澀?”
彌蘭陀王說:“尊者,那是因為果樹的種子不同,後天的栽種培植又各不相同啊!”那先說:“陛下,人也一樣呀!人所造的業因不同,所結的業果也不同。因此有的人長壽有的人夭折,有的人健康有的人多病,有的人貌美有的人醜陋??陛下,佛陀說過,隨個人所作的善惡業,當得到相應的果報。”
好人得到惡報,隻是因為善果未成熟。壞人得到善報,則隻是因為惡果未來到。
百丈懷海禪師每次上堂說法,都有一個老人隨眾聽法。有一天,眾人退去後,隻有老人沒走,禪師問:“你是什麼人?”老人說:“我並不是人,在過去佛迦葉的時代,曾經住在這座山上。因為有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會落入因果報應嗎?’我說‘不落因果報應。’這句話使我五百世墮為野狐身,現在請和尚為我說句轉語,讓我脫離野狐之身。”
禪師說:“你問我。”老人問:“大修行人還會落入因果報應嗎?”禪師說:“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向禪師作禮說:“我已經脫離野狐身了,住在山後,請和尚照亡僧儀式為我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