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自利利他(2)(2 / 3)

相信一切法自性存在的無明,就是煩惱的根源。知道“我”並無自性,對自己沒有什麼好疼惜的了。有人一聽到“空”“無我”,以為什麼都沒有了,其真義是,我們執著為實有的東西是不存在的,雖然它好像在那兒;執著它就是苦惱,放下它就是離苦了。

玉林通琇禪師臨逝前索筆作偈:“本是無生,今亦無死;此為正說,餘為魔說。”見性以後知是不生不滅,那沉陷於我執的苦惱就能超越了。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相信一切法自性存在的無明,就是煩惱的根源。

相生相依——萬物眾生,相互依存

世上的一切事物沒有一樣是可以單獨存在的,動植物如果沒有陽光、空氣、水就無法生存。我們生活的社會中的萬物也都是彼此相互依存的,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共生結構。

你手上的這個蘋果,若沒有陽光雨露的滋潤、沒有農夫的照料,沒有商人的經銷,今天不會在你的手中。蘋果無法單獨成長,你也無法獨自生存,萬物就是如此相生相依。

我們經常以二分法來看待事物,這是好的,那是壞的;這是黑的,那是白的;這是長的,那是短的。事實是善惡一體、黑白不分、淨垢無別的。

一朵玫瑰看來如此芬芳美麗,一堆糞土想來多麼惡心肮髒,然而玫瑰沒有糞土做養料不會長得如此妖豔,而玫瑰枯萎以後也將成為一堆糞土,玫瑰與糞土本是共生一體的。有智慧的人看到玫瑰的同時看到糞土,看到糞土的同時也看到了玫瑰的美麗。

我們無法獨力將自己變成現在的樣子,因為有祖先的血緣、師長的匡扶、朋友的影響、環境的塑造,別人也因為有你而成為現在的他,這個社會是大家共同造就的。

很多人責怪社會混亂,我們也常會憐憫社會上有這麼多的雛妓,然而是誰促使她們為妓呢?難道我們沒有責任嗎?富貴人不必驕傲,那些雛妓可能就是這些貴人的恥辱,富裕與貧窮也是相依相生的。

玫瑰由許多“非玫瑰”的元素所成就,我也由許多“非我”的元素所成就,所謂“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如能以相生相依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對待不幸的人們,我們將會更深刻地體會到他們的痛苦與我們的責任,因為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在自己裏麵也看到他們。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釋迦牟尼

自他不二——愛自己,更愛別人

人是群居動物,沒有別人連一碗飯也吃不到,活都活不下去,遑論其他。整個人類社會是個整體的有機體,是由各個有情無情的眾生所合成。

就如人是由無數細胞所組成一樣,一個細胞的壞死可能影響所有細胞,最後造成這個人的死亡,人類社會何嚐不是如此。

不必以為你很重要,以為你最偉大,別人與你一樣;也不必以為你不如人,偉大的總統也要由人民來成就,每個人都同樣重要。

每個人都想追求自己的安樂,但在追求的過程中常造成別人的痛苦。試想自己也不過隻有一個人,為什麼不去求千萬人的安樂?這是佛家利益眾生的觀念,利益自己隻有一個人安樂,利益眾生則使千萬人安樂。從自他不二的觀念來看,別人安樂,你自然也安樂。

如何修行自他不二呢?現代社會學中常提到角色互換,想一想自己與他人有何差別?同樣是父精母血的組合身,同樣是法界有情的一份子,既然能愛自己,為什麼不能愛別人?既然自己想解脫痛苦,為什麼不解脫別人的痛苦?把自己換做他人,把他人換做自己。慈悲與利他不僅是提升自己的資糧,也是人類文明的動力。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強調自他不二的修行方法:“最初應當勤修習,自他不異平等舍,所受苦樂相等故,應護眾生如愛己。”我們的手足四肢初看好像有差別,但是站在身體的立場,它們是一體的,當右手受傷,左手馬上會幫助做右手應該做的事,身體是把它們當做一體愛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