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不結籽的玉米棒子(4)(3 / 3)

“都是國家的錢,人民的錢,納稅人的錢!我們應當學會心疼我們靠汗水和辛勞換來的財富,不然國家再強大,早晚也會吃窮吃空的!而且該解決的問題沒解決,原本幾千元、萬把元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最後十幾萬元、幾十萬元還沒法解決!“建立社會和諧,司法公正、公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現在一些群眾有意見,鬧事,就是因為司法不那麼公正、公開,人情案居多。一些法律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產生問題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提高公民的法治觀念,首先要解決司法本身的問題,這是關鍵。“最後我想對普通百姓說一句話:今天我們的國家,正處在社會全麵進步與發展時期,進入轉型的曆史關頭,各種利益關係和社會矛盾隨之也不斷突現。追求社會和諧,過上富足、祥和、快樂的幸福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良好願望。但現實生活中,難免有些不如人意之處,我們每個生活在現實中的人,應當以健康的心態,正確麵對可能出現在你身上的問題和矛盾,學會心平氣和地處理問題,尤其要體諒政府和國家的難處。考慮問題和處事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在人與人相處時,更應發揚謙和、謙讓的中國傳統美德,即便理都在你這一邊,也要做到得理讓三分。這樣,我們13億人才能真正做到和諧共處。”身體力行的梁雨潤,思考比筆者寫《根本利益》時更加成熟和深刻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曾經感動中國的人物,今天更能感動你我他……

在《為了弱者的尊嚴》一書收筆時,正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有幸聆聽胡錦濤總書記所作的報告,他倡導“一切進步文藝,都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號召作家“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去創作,以及“進步文藝,刻寫著一個民族的希望,昭示著一個國家的未來,深深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一個時代的風尚”等話語,長久地回響在耳邊。當代的進步文藝為了什麼?我們作家的創作應該走什麼方向?這些問題,胡錦濤總書記又一次給我們作了深刻的闡明。備受鼓舞之際我有一種欣慰:回顧近十年來所走過的文學創作曆程,我自我檢查,感覺基本在朝這一目標實踐,並且沒有停止過。十年來,我創作了十幾部作品,近三百萬字,雖然覺得很累,而且經常有朋友勸我別那麼累了。確實很累——作為非專業作家,作為負責一家大型文學期刊的主編,再騰出時間寫作本身就已經是件很累的事,問題是還必須使作品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注定是更難的事。但我一直沒有聽進朋友們的勸告,原因很簡單,單位的工作責任是不可推托的,寫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更加不能放棄。尤其是在已經相對越來越熟練的創作實踐之後,感覺要寫和可以寫的或者別人壓來的任務太多了……絕不是貪婪,絕不是隨意,更絕不是想進入“工業化”的寫作狀態,而是我們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去寫,別人追在你後麵等著你去寫。有人認為,一個人寫作到一定階段就可以吃老本了,小說家和詩人可能是這樣,但對一個報告文學作家來說,這種可能幾乎不存在——除非你的文學激情和新聞感覺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