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香格裏拉(3 / 3)

“不,準備回中國投資。”

“中國,好大地方啊,南方?北方?”

“回家鄉。”

“啊,回A城?很好,很好。”大野連連點頭。

“我想除韓輝外,也邀你同去。”

“我也想聽聽你投資的思路。”大野很感興趣,精神也振作起來。

省輝說:“最近A城一位外經委副主任來新加坡旅遊。你知道,中新尚未建交,他們隻能以旅遊的名義來新。他找到我,動員我回鄉投資。”

韓輝問:“那你就答應了?”

省輝說:“我也不是馬上答應。”

韓輝又問:“他們有沒有反省祖母‘文革’期間被棍斃的事?”

省輝說:“這樣的場合,我哪敢亂問這麼重要的事。”

大野插嘴說:“這種場合,不問為好。再說,這位外經委副主任也許被造反派視為走資派鬥得人仰馬翻。”

韓輝反駁:“說不定他就是造反有功提拔的。”

省輝說:“這樣的事怎麼好亂猜!”

韓輝說:“那你現在打定主意了嗎?”

“回中國。”

“護照呢?”

“我辦了個旅遊護照。”他打開小皮夾,取出兩張護照。

“你打算怎麼樣?”韓輝、大野異口同聲地問。

省輝說:“你們知道,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經濟騰飛,但同時地皮、工繳費也大幅上升。拓展業務,一是擴大生產,一是擴大市場,我想得最多的是改革開放後的中國。”

韓輝說:“中國地方官員最希望你捐款怎麼辦?”

省輝說:“餘副主任沒有提到捐款的事。”

韓輝說:“省輝,我們能否先聽聽大野的意見?”他把臉轉過來,對大野說,“大野兄,這個問題你最有發言權。”

大野扯了點衛生紙抹抹額上汗珠,問省輝:“是不是你把空調關了?”

省輝一邊去開空調,一邊說:“日本人、中國人都比東南亞人怕熱。”

大野回答說:“靠近赤道的人,一年皆夏,根本沒有春秋冬。他們在娘胎裏就受過赤道熱浪的考驗,不像中國、日本、韓國、朝鮮有明顯的四季之分。”

韓輝說:“你要和大野辯論,準輸。他是當紅衛兵時練的好口才。”

省輝禁不住笑起來,對大野說:“大野兄,我認個輸,談問題吧。”

“我對中國也是一知半解,而且,又是五年前的中國。這五年,是中國經濟從衰落走向繁榮的黃金期。恰巧這五年我又在日本。不過,這五年,我大部分時間來往於日本香港之間,由於感情的因素,我對傳媒對中國的報道特別注意。除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外,廣東的珠三角洲迅速繁榮起來了。到珠江三角洲投資者多為香港人。‘三來一補’的投資方式在珠江三角洲甚至整個廣東可謂遍地開花。”大野向韓輝要了一支煙,停下話題慢慢吸。

省輝催促大野:“談得很好,談下去嘛。”

大野徐徐吐出一縷輕煙,若有所思地說:“珠江三角洲,即佛山、中山、南海、番禺、順德以至東莞,時至今日,我們恐怕遲了一步。A城呢,也屬僑鄉,現正建機場,報建通省城的鐵路。就怕思想意識不及珠江三角洲的人解放。”

省輝說:“我想問你,如果邀你去中國,來不來得及做護照?”

“這倒不成問題,我原來就準備回中國接母親回日本,現在,我已把母親的回國機票退掉了。”

省輝感到奇怪,忙問:“為什麼要退掉你母親回日本的機票?”

“這事說來話長。”韓輝急忙插話,“這是大野家裏一本難念的經,你慢慢會知道。”

省輝說:“此次去A城,如果生意做不成,那隻好捐點款子了。”

大野搖頭說:“你如果回A城,最好不要捐款,捐款是下策,有人形容捐款是給A城輸血。當然,體質太弱,輸點血也應該,但最根本的還是提高造血功能。引進外資,引進高科技,尤其是省輝兄是新加坡電子界的巨子。”

省輝問大野:“大野兄有沒有為A城造血的打算?”

大野說:“要省事,便捐一點錢,地方官員也高興。捐款無非是辦學、造橋、修路。”

韓輝問:“你有沒有為A城引進設備?”

“我是搞機械製造的。日本除電子產品外,機器製造在全世界也居領先地位。”大野這話,有誇耀的成分,也有大和民族的優越感。日本血統的中國人,回國隻有五年,就把大和民族的自豪感注進自己身體的血液裏。

“你還沒有談到點子上。”省輝有些不耐煩。

大野說:“注塑機最現成。但我一查資料,珠江三角洲已引進了很現代化的注塑機。現在A城最迫切的是一間香煙廠需要更換設備,但這又不屬於關係國計民生的迫切需要的項目。”

“那你最好是捐款輸血了。”韓輝一攤兩手說。

大野說:“韓輝,你等我把話說完。這間卷煙廠雖不屬國計民生的迫切需要的項目,但它卻是國家發展A城經濟的主要項目。中國對卷煙和白酒生產,曆來都采取高稅收政策。據說,A城卷煙廠的稅收占A城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因此,我想回A城談談引進卷煙設備。你們如果讚成,我們就可以注冊一個公司和A城有關部門談判。”

“謝謝你的美意。”省輝說,“卷煙設備,對我和韓輝都屬內行。我很想在A城建一個線路板廠。我可以獨資,也歡迎他們合資,一是擴大生產,二是在中國尋找新的市場。”

韓輝建議:“大野兄畢竟在中國長大,我們一起回國回家鄉,先談一件,無論是電子線路板廠或煙廠更新設備,都可以先談一件,再談另一件。不過,時間要有個度。總不可以馬拉鬆,沒完沒了。中國人有大把時間,我們做生意的賠不起。”

大野說:“你們辦廠,問題比我簡單得多。征地,建廠房由中方負責,你們負責人員培訓和引進設備。引進一套卷煙設備,談判是一場艱苦的舌戰。”

韓輝說:“這好辦,你讓利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時間也可以大為節約。”

大野笑了:“不要太書生氣,屆時你會碰到想不到的許多麻煩。”

省輝問:“什麼麻煩?無非是出國考察啦,參觀設備啦。”

大野應道:“得有這樣的思想準備,談完後,簽意向書,出國考察,同意引進、安裝、調試階段,還得有人出國。真叫你沒完沒了。”

省輝問:“據說需要送禮,派‘利是’。”

大野說:“地方官員中,也有不少作風正派的。像我認識的一位師政委,不但作風正派,而且很有人情味和同情心。當然,官員中也有不正派的,我們要敢於頂住,不能助紂為虐,說明白一點,不能向地方官員行賄受賄,害了他們。”

韓輝非常讚同:“行賄受賄的缺口我們堅決抵製。大野剛才的一席話,等於一紙嚴正聲明。”

省輝也很謙虛:“中國政府就怕我們在投資時發射糖衣炮彈,屆時我們互相提醒。”

三個人總算統一了認識,於是,向A城外經委發出電報,向他們報告他們回鄉的時間。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程武和老袁的後代,終於又殊途同歸準備在故鄉投資。走向天涯海角的韓江兒女,總有一天要回到江河大地的母親懷抱,報效大地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