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的《走筆謝孟議寄新茶》涉及唐代茶事如包裝、形製、貢茶、采茶、製茶、煎茶、吃茶、茶政諸多方麵,為世人稱奇。詩中描述詩人收到好友孟議送來新茶,在珍惜之餘,還想到了茶農采摘與加工茶葉的辛苦。此外,在煎茶和品嚐時,詩人以神奇之筆,生動地描繪了飲茶一碗、二碗至七碗時的不同感受和情態,也有《七碗茶詩》之稱。即“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七碗茶不僅滿足了詩人的口鼻之欲,還創造了一個奇妙的精神世界,使飲茶在文人雅士那裏變成了一種物質與精神的完美享受。
散文中的茶文化
茶除了在詩詞之中得以表現之外,散文中的茶事也屢見不鮮。散文具有表現手法靈活,語言優美的特點。在散文的鋪陳和描述下,茶的品性格外感人,令人回味無窮。
散文是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製,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等。在中國曆史上,茶事散文很多,如西晉杜育的《井賦》、唐代顧況的《茶賦》、蘇軾《葉嘉傳》、明代張岱的《閔老子茶》、清代袁枚《隨園食單》等等,此外還有大量的記事、記人、寫景、狀物的敘事和抒情茶文。
漢晉時代的茶散文
最早的涉茶散文是西漢王褒的《僮約》,其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記載。而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是西晉杜育的《賦》,但是這部作品沒有保存下來,現在隻能看到唐代歐陽詢編篡的《藝文類聚》中收錄的部分章節。
杜育在《賦》中以飽滿的熱情和不凡的才華對茶作了吟詠和讚美,文筆優雅、語言致美。他在文中描寫了滿山遍野的茶樹,在肥沃的土壤裏沐浴著陽光和雨露。初秋季節,人們結伴上山采製茶葉,並汲取清流之水,煎茶飲茶。
唐代的茶散文
顧況,字通翁,曾擔任著作郎。繼西晉杜育而創作的《茶賦》是唐代的第一篇茶事散文。賦中讚頌茶乃造化孕育之靈物,極寫茶的社會功用:上可達於天子,下可廣被百姓。表示自己隻想在翠陰下用舒州產金鐵鼎(風爐)烹泉煎茶,用越州產的茶具來品茶,在茶煙嫋嫋中消磨時光。
宋代的茶散文
宋代的茶事散文很多,如吳淑的《茶賦》,描寫了茶葉的功效、典故和茶中珍品。宋代黃庭堅也善辭賦,他在《煎茶賦》也對飲茶的功效,品茶的格調,佐茶的宜忌,作了生動的描述,但是最為著名的則是蘇軾的敘事散文《葉嘉傳》。
蘇軾在《葉嘉傳》中塑造了一個胸懷大誌,威武不屈,敢於直諫,忠心報國的葉嘉形象。《葉嘉傳》通篇沒有一個“茶”字,但細讀之下,茶卻又無處不在,其中的茶文化內涵豐厚。蘇軾巧妙地運用了諧音、雙關、虛實結合等寫作技巧,對茶史、茶的采摘和製造、茶的品質、茶的功效、茶法,特別是對宋代福建建安龍團鳳餅貢茶的曆史和采摘、製造,宋代的點茶法有著具體、生動、形象的描寫。
盧的《走筆謝孟議寄新茶》涉及唐代茶事如包裝、形製、貢茶、采茶、製茶、煎茶、吃茶、茶政諸多方麵,為世人稱奇。詩中描述詩人收到好友孟議送來新茶,在珍惜之餘,還想到了茶農采摘與加工茶葉的辛苦。此外,在煎茶和品嚐時,詩人以神奇之筆,生動地描繪了飲茶一碗、二碗至七碗時的不同感受和情態,也有《七碗茶詩》之稱。即“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七碗茶不僅滿足了詩人的口鼻之欲,還創造了一個奇妙的精神世界,使飲茶在文人雅士那裏變成了一種物質與精神的完美享受。
散文中的茶文化
茶除了在詩詞之中得以表現之外,散文中的茶事也屢見不鮮。散文具有表現手法靈活,語言優美的特點。在散文的鋪陳和描述下,茶的品性格外感人,令人回味無窮。
散文是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製,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等。在中國曆史上,茶事散文很多,如西晉杜育的《井賦》、唐代顧況的《茶賦》、蘇軾《葉嘉傳》、明代張岱的《閔老子茶》、清代袁枚《隨園食單》等等,此外還有大量的記事、記人、寫景、狀物的敘事和抒情茶文。
漢晉時代的茶散文
最早的涉茶散文是西漢王褒的《僮約》,其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記載。而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是西晉杜育的《賦》,但是這部作品沒有保存下來,現在隻能看到唐代歐陽詢編篡的《藝文類聚》中收錄的部分章節。
杜育在《賦》中以飽滿的熱情和不凡的才華對茶作了吟詠和讚美,文筆優雅、語言致美。他在文中描寫了滿山遍野的茶樹,在肥沃的土壤裏沐浴著陽光和雨露。初秋季節,人們結伴上山采製茶葉,並汲取清流之水,煎茶飲茶。
唐代的茶散文
顧況,字通翁,曾擔任著作郎。繼西晉杜育而創作的《茶賦》是唐代的第一篇茶事散文。賦中讚頌茶乃造化孕育之靈物,極寫茶的社會功用:上可達於天子,下可廣被百姓。表示自己隻想在翠陰下用舒州產金鐵鼎(風爐)烹泉煎茶,用越州產的茶具來品茶,在茶煙嫋嫋中消磨時光。
宋代的茶散文
宋代的茶事散文很多,如吳淑的《茶賦》,描寫了茶葉的功效、典故和茶中珍品。宋代黃庭堅也善辭賦,他在《煎茶賦》也對飲茶的功效,品茶的格調,佐茶的宜忌,作了生動的描述,但是最為著名的則是蘇軾的敘事散文《葉嘉傳》。
蘇軾在《葉嘉傳》中塑造了一個胸懷大誌,威武不屈,敢於直諫,忠心報國的葉嘉形象。《葉嘉傳》通篇沒有一個“茶”字,但細讀之下,茶卻又無處不在,其中的茶文化內涵豐厚。蘇軾巧妙地運用了諧音、雙關、虛實結合等寫作技巧,對茶史、茶的采摘和製造、茶的品質、茶的功效、茶法,特別是對宋代福建建安龍團鳳餅貢茶的曆史和采摘、製造,宋代的點茶法有著具體、生動、形象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