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雎人秦,先以外交謀略遊說昭王。幾年之後,方乘機勸諫昭王廢黜太後,驅逐四貴,非此謀晚出,而是待時機成熟。昭王信任範雎一日勝似一日,範雎始將改革內政,興利除弊,鞏固王權的治國謀略和盤托出,實為老謀深算。範雎力陳宣太後專製、穰侯擅權之害;涇陽君、高陵君等富於王室之弊,終使昭王大悟。昭王采用範雎之謀,將王權集於一身,對治理國事,鞏固基業確為必要。然穰侯於秦,亦有其功,正如太史公所言:“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嚐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人之處世,總要先為自己找好立身之地。人要有所作為,更需要首先站穩腳跟。
試想秦王贏政,非常欣賞韓非的才幹。當他看到韓非所著之書後,說:“我要是能見到此書作者,死也無憾了。”然而當韓非到秦國之後,不久便遭權臣李斯、姚賈等人的陷害,入獄飲藥而死。
立足未穩,才華先露,不能不說是韓非的死因之一。
範雎則不同,他入秦之後,先以外交謀略遊說昭王。幾年之後才勸諫昭王廢黜太後,驅逐四貴。這時,他已經有功於國,深受信任了。智者待機而動。韓非入秦晚於範雎,為什麼不學學他呢?
日本的齋藤實立身處世方麵,可謂是達到了“呆若木雞”的境地。
昭和七年至昭和九年間,擔任首相之職的齋藤實,是繼因五?一五事件由於青年將校的一句話:“問答無用,擊之”而被射殺的前首相犬養毅之後十組閣的人。當時的輿論對於齋藤內閣的評價不甚好,“慢動作的內閣”、“跳蚤的糞內閣”是他們給予這個內閣的綽號。
但是雖然麵對這種近乎零期待感的惡評,齋藤的內閣卻能維持兩年零兩個月期間(在當時是很長的),在如風暴的時代,支柱著日本的攤床木架,無論外交或經濟,也都未曾產生任何破綻。
曾經擔任記者,戰後成為讀賣新聞社長的馬場垣吾,曾就齋藤內閣這樣說道:
“齋藤內閣是慢動作內閣,無為政策內閣,這在當時是相當嚴厲的責難,但是,在齋藤辭去,由岡田敬介繼任首相後之半年,就是那個二?二六事件,那時才了解齋藤的偉大。齋藤也好、岡田也好,他們都不做什麼,這點是不變的,但是齋藤實踐了他威嚴如鎮石的任務,壓製了當時險惡的世相,但是換了岡田擔當起這個鎮石的任務就發生了二?二六事件。總之,齋藤內閣實際上擔任了重大的角色。”
據說齋藤實組閣時,政治記者評論齋藤時完全將他區分為二個人。一是“齋藤是曆代總理中頭腦最好的,最有能力的秀才”,另一則是“遲鈍凡庸的人物。”這二個評語簡直是在評論兩個不同的人,事實上它確是評論齋藤。年輕時的齋藤實是一個罕見的秀才,頭腦清晰靈敏,後來他改造自己,努力讓自己做個凡庸之人,這也是齋藤非凡之處。
齋藤實由一個小小的縣府工友發跡,經過苦學力行,終而榮進海軍大將。
在薩長閥的防禦軍中,東北藩籬出身的人能有這樣的成功,除了本人的努力外,想必他一定有優異聰明的頭腦吧?事實證明如此。他被推舉為山本榷兵衛海相的次官時,是個大佐,由此可看出齋藤在當時的海軍部內是多麼有才能。後來他當了海相以後,亦是親自處理事務,可說迅速敏捷,就連有關法規之事,都令內務官僚的專家們咋舌不已。提起當時的內務官僚,那真是秀才中的秀才,連他們都咋舌佩服,可見齋藤這位秀才亦是相當了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