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呂蒙正之所以三次為相,曆仕太宗、真宗,除了敢於直言諫方,政見超人這一原因外,其待人誠懇寬厚,胸襟開闊,謙虛謹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俗語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隨著時光的流逝,呂蒙正的善行,逐漸為朝臣所了解並得到朝臣的擁護和敬重。
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趙光義在太監王繼恩的幫助下,搶先一步繼位,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的繼位在朝野上下引發了不少議論,宋太宗為籠絡人心,便決定大規模開科取士。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一次開科,便錄取了500名進士,呂蒙正是進士第一名。
對這一批進士,宋太宗都予以重用。呂蒙正以進士第一名的身份,被授作監丞,升州通判,賜錢20萬,並下旨,如遇到對百姓不利的事情,準許他們通過驛站直接向皇帝報告。在宋太後的直接關注下,呂蒙正很快便得到參與處理國家事務的權力了。
呂蒙正為人正直寬厚。當初,他父親有好幾個寵妾,與妻子劉氏漸漸疏遠,劉氏因此與其發生矛盾,於是,劉氏和呂蒙正被趕出了呂家。離開呂家後,劉氏發勢不再嫁,母子二人相依為命,艱難度日。呂蒙正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後,家境大為改善。呂蒙正不計較父親把他們母子趕出家門,使他們吃了許多苦,把父母接到家中,同堂異室而居,照顧的十分周到,重新成為一家人。
呂蒙正入朝為官時。還不到40歲,簡單的經曆,快速的升遷,令朝中許多老臣感到不滿。但是,由於他是皇上的紅人,誰也奈何不了,隻好在背後說些怪話,發發牢騷。呂蒙正剛入朝堂時,有個人指著他說:“這小子也是參政?”呂蒙正假裝沒聽見,從那人麵前走了過去。和呂蒙正一起準備上朝的同僚,聽了這話後,憤憤不平,非要問清楚那人姓甚名誰,呂蒙正連忙製止說:“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還是不知道為好。”對新舊朝臣間的矛盾,呂蒙正采取了寬容的態度,體現了其待人寬厚的性格,呂蒙正待人以寬厚的名聲漸漸在朝中樹立了起來。
隨著呂蒙正在朝中為官時間的延長,呂蒙正逐漸積累了政治經驗。端拱元年,呂蒙正出任宰相,從他步人仕途到位居宰相,前後僅12年的時間,而此時,呂蒙正也不過是個40出頭的中年人。地位的變化,並未使呂蒙正待人以寬厚的性格發生變化。
位居宰相,自然有許多人跑到他那兒去活動以求升遷。對這樣的人,呂蒙正巧妙地予以回絕。江時朝中有人專門收藏古鏡,自稱有麵古鏡能照見方圓200裏以內的東西,那人打算把這麵鏡送給呂蒙正,希望得到賞識。呂蒙正聽說後,便笑著說:“我的臉隻有碟子那麼大,怎麼用得上這照見方圓200裏的鏡子呢!”呂蒙正以其機智與幽默,巧妙地打消了送禮者想要通過送禮而得到好處的念頭。
雖然呂蒙正的迅速升遷與宋太宗的重用和提拔有著密切的聯係,但呂蒙正並沒有有恃無恐,端拱元年,呂蒙正剛剛出任宰相,便有人向宋太宗告發,說他挾私報複。當時,張紳為蔡州知州,因為貪汙被免去官職。有人對宋太宗說:“張紳家境富裕,不會去貪汙,這肯定是呂蒙正挾私報複張紳。呂蒙正貧寒之時,曾向張紳借錢,張紳沒借給他那麼多,他便懷恨在心,現在呂蒙正任宰相,便有意加害張紳,以泄心頭之恨。”宋太宗聽人這麼說,便下命恢複張紳的官職。
麵對這樣的惡意誹謗,呂蒙正並沒有向宋太宗進行辯解,他以其寬厚的胸懷,相信事久自然明白。
淳化二年,呂蒙正被罷相。此後考課院發現了張紳貪汙的證據,宋太宗便將張紳貶為絳州團練副使。淳化四年,呂蒙正複出為相,宋太宗覺得當初錯怪了呂蒙正,便對呂蒙正說:“那張紳果然犯了貪汙罪。”
本想得到一聲感謝或者是申辯的宋太宗什麼回答也沒有得到,呂蒙正依然是不辯也不謝。他用寬厚的沉默,回答了誹謗與誤解。
從而可以看出,呂蒙正他曾貧賤過,曾被人屈辱過,甚至被人誹謗過;但他始終以寬厚的態度對待之。這是無語的申訴,無聲的勸誡,無言的抗辯。這是令人傾倒的人格力量。也可以說這是人生的大智。
一說到人品、行為,也許會讓人覺得在說教似的,而扭向一旁不加理睬。而且,在這個宣傳自己的時代,也許有人會說,無言地說服到底是什麼東西?但是,會說這種話的人,就是不了解“說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