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樹立威信1(2 / 3)

“你不是曾經仕於範氏、中行氏嗎?而滅了他們的就是知伯,你曾為他們報過仇嗎?後來你仕於知伯,為什麼非得複仇?”

“我仕於範氏、中行氏,隻受到普通的待遇,所以我也普通地回報他們,但是知伯他以國土禮遇我,所以我也以國士之禮回報他。”

予讓說著,就舉劍刺向自己的身體。

這就是有名的予讓複仇故事。其實予讓所仕的這位知伯,風評非常不好,他攻打趙襄子,隻是出於自己的私利私欲,想要擴張自己的領土。

《韓非子》一書這樣批評知伯:“如欲蒙敝雙眼而終至滅國,自己也落得身亡的下場”。予讓之所以肯為這種人效命,其原因很簡單,就是知伯了解他、賞識他。

隻因為“賞識他”而舍命報仇,予讓的行為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許會以為他太過於極端了。然而,既使是現代社會,也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在賞識他的人下工作。所以,即使不了解予讓的行為,也應該能夠了解他的心情。

反過來說,賞識確認對方的價值,就是擄獲對方的心的第一步。

施恩不圖報,這是自古以來的崇高道德觀。不過,如果力求回報而施以恩惠,這就成為一種感情報資,這也是古代政治家借以廣攬人才的手段。

南朝蕭道成對戴僧靜的恩惠就屬於後一種。

南朝劉宋明帝時,蕭道成鎮守淮陰,暗地擴張自己的勢力。

有一個叫戴僧靜的人,他原為會稽永興人,其祖戴飾因在劉宋初年犯法,全家被徙往青州。劉宋明帝時,沈文秀叛人北魏,正在沈文秀手下任職的戴僧靜也被裹挾到北方。不久,戴僧靜又帶領家屬逃回來,正在淮陰的蕭道成見戴僧靜有膽有識,武藝高強,便將他收留。後來,戴僧靜私自將京城的錦緞運出,違反了國家禁令,在兗州被發現,身陷囹圄之中。蕭道成知道後,便派人到兗州獄中給戴僧靜送飯,並將一把刀子藏在魚腹之中,戴僧靜得到刀子之後,便把送來的酒全給獄中看守的喝,趁其爛醉昏睡之時,用刀將刑具打開,然後將牆挖穿後逃出。逃出之後,蕭道成把他深藏在府中,並且每年接濟其家許多糧食,以使其家免於貧困。

欲話說,士為知己者死。蕭道成一次次向戴僧靜施恩,深得戴僧靜之心。後來,蕭道成回京城,入朝作了輔政大臣,掌握了劉宋王朝的實權,沈攸之反對蕭道成,於荊州起兵,司徒袁粲也在朝中起兵,與沈攸之裏應外合。在蕭道成腹背受敵之時,戴僧靜率領心腹,身先士卒,全力攻打,斬殺袁粲,為蕭道成除去心腹之患。

蕭道成取代劉宋天下時,很多人都為他盡力效忠,這當與他平時對人才的延攬有關。看蕭道成與戴僧靜的結交,不外乎施恩二字。戴僧靜作為叛臣回歸,蕭道成給予收複任用;戴僧靜犯禁入獄,蕭道成給予解救藏匿,戴僧靜家貧無米,蕭道成則以糧接濟。人心並非鐵石,蕭道成一次次對戴僧靜投之以桃,戴僧靜能不報之以李嗎?

作為感情投資,蕭道成對待戴僧靜,是伴以物質利益的感情投資。在這種感情交易中,雙方都取得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威尼斯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費德阿德勒在《生命對你的意義是什麼》中寫道:

“凡不關心別人的人,必會在有生之年遭受重大困難,並且大大傷害到其他人。也就是這種人,導致了人類的種種錯失。”

無論收攬人才,還是交朋友,隻有真誠地關心別人,別人才會注意你,回報你。那我們如何關心別人,如何才能闖入別人的世界?

你我都知道,有些人常常終其一生向別人搔首弄姿,企圖引起別人的注意。當然,這是枉費力氣。因為人們根本不會注意你,也不會注意我。他們注意的隻是自己——不論早上、中午或晚餐過後。

有人曾采用電話通話做過一項調查,看哪一個字是人們最常用的。想必你一定猜到了,正是“我”這個字眼。500個通話中,這個字約用了3900次。“我”、“我”、“我”……

當你見到一張你和別人的團體照時,你最先注意的是哪一個人?肯定是“我”!為什麼不去想想別人呢?

如果我們想結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情——那些需要花時間、精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當溫莎公爵還是威爾斯親王的時候,曾有一次計劃到南美旅行。旅行之前,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學習西班牙語,以便為當地的公開演講作準備,南美州的人因此特別敬愛他。

多年來,我一直想知道朋友們的生日,怎麼辦呢?雖然我對占星學一點概念都沒有,但還是四處去請教他人,問他們相不相信生日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氣質。我借機請他們把生辰年月告訴我,然後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將日期姓名記下。我把這些資料寫在日曆上,好使我不會忘記。等有人生日到了的時候,便送禮或手機短信過去。此舉效果會如何呢?

對別人表示真正的關注,不僅會讓你結交朋友,並且會為公司爭取到客戶。位於紐約的北美國家銀行,在他們定期出版的刊物裏,刊登了一封儲戶瑪德琳?羅絲戴爾的來信:

“我很願意讓你們知道,我十分感謝貴銀行的職員。他們個個謙虛有禮,非常樂意幫助人。在排了長長的隊伍之後,能受到櫃台出納員親切的問候,真讓人感到高興。

去年,我母親住院5個月,使我常有機會去找瑪麗?派屈琪羅。她是櫃台出納員,非常關心我母親,常常問起我母親的病情。”

羅絲戴爾女士以後會不會繼續光顧這家銀行,那還用問嗎?

費城的奈佛先生多年來一直想把燃料賣給一家大連鎖店。但是這家連鎖店一直向外地購買,運貨的路線正好從奈佛先生辦公室的門口經過。奈佛先生有天晚上經人點拔,來了主意。

首先,他準備了一個辯論會,主題就是連鎖店的廣布對國家害多益少。然後奈佛先生加入反方。由於要為連鎖店辯護,他便前往拜訪一位他原本瞧不起的連鎖店經理,告訴他:“我不是來推銷燃料的,我是來找你們幫忙。”他把來意說明了,並說:“我來找你是因為,我想不出還有其他人能給我提供更好的事實。我很希望能贏得這場辯論,無論你提供什麼給我,我都十分感謝。”

還是讓奈佛先生自述吧。

“我原先要求這位經理隻要拔出一點時間,所以他才同意見我。當我把事實說出來之後,他指著一張椅子要坐下,並且整整談了一個鍾頭47分鍾。他請來另一位主管,這位先生寫一本有關連鎖店的書。他又寫信給全國連鎖店公會,替我要來一份有關這個問題的材料。他覺得連鎖店提供了最真實而方便的服務,他也以自己能夠為許多社區服務為榮。當他侃侃而談的時候,兩眼發亮,我也不得不承認他的確讓我明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他改變了我整個心態。

在我離去的時候,他陪我走到門口,用手攬住我的肩膀,祝我辯論得勝,並且要我再去看他,讓他知道辯論的結果。最後,他向我說:春天來的時候請來看我,我很願意向你買些燃料。

這真是個奇跡,他居然主動提起買燃料的事。由於我對他們連鎖店的關心,使他也轉向關心我的產品,因而能在這兩個鍾頭裏,達成10年來所不可能的事。”

奈佛先生所發現的並不是什麼嶄新的道理。早在基督降生前100年,有個羅馬詩人帕利裏亞斯?賽洛斯就說過:“當別人關心我們的時候,我們也關心他們。”

總結:投資作為一種取利手段,當然要指望回報。感情投資也是一種投資,當然也要求回報。欲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受恩者的道德與價值觀,也是感情投資者取得回報的巨大市場。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建立各種相應的關係網絡。眾星捧月,才能顯示出月的不平凡。

1、攻心為上的懷柔之術

“施之以德,取之以信”這種懷柔政策是攻心的一種重要方法。老百姓也經常被這種心理攻勢所征服,情願對攻心者馬首是瞻。

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後,便有滅吳的打算。他任命羊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統率大兵出鎮。

羊祜到了南方後,實行懷柔政策,開設學校,安撫遠近地區,很快得到江漢一帶百姓的擁護。他還對吳國人開誠宣布,凡是來投降的人想要離開決不阻攔,去哪兒都可以。

吳國的石城的守備距離襄陽七百多裏,常常來侵擾,羊祜用了一個計策使吳國撤消了石城的守備。這樣他就可以減少一半戍兵,分出來去開墾了八百餘頃田地,大獲收益。羊祜剛到的時候,軍隊沒有百日的存糧。後來,居然積蓄了可供十年之用的儲糧。皇帝下命令撤銷江北都督,設置南中郎將,把他們所屬的在漢東和江夏的各軍都歸羊祜統領。

羊祜後來進一步占據險要地區,建造了五座城,收取大批肥沃的土地,奪得了吳國人的資產,石城以西,盡歸晉國所有。從此,吳國來投降的人絡繹不絕。羊祜就更加提倡實施恩德信義,用懷柔政策來籠絡剛剛歸附的人。

羊祜每次和吳軍交戰,總是先約定好日期才開戰,不搞突然襲擊。有的將帥想提出詭譎奸詐的計策,羊祜就不斷地給他們灌酒,使他們無法開口。有人抓到吳國的兩個人作俘虜,羊祜又把他們遣送回家。後來吳國的將領夏詳等人來投降,這兩個人的父親也率領他們的屬下,同伴一起來。吳國的將領陳尚、潘景帶兵進犯,羊祜追殺了他們。但又稱讚、宣揚他們的氣節,厚加殯殮。陳尚、潘景的子弟來迎喪,羊祜還用隆重的禮節把他們送回家。吳國的將領鄧香到夏口進犯、搶掠,羊祜懸賞活捉鄧香,捉到後卻又把他放回去。鄧香因此非常感恩,率領他的部下前來投降。羊祜的軍隊出行,經過吳國的地段,收割地裏的稻穀作為糧食,都計算好收割稻穀的數量,用絹償還。每次會集部隊在江沔一帶遊獵時,一般總是在晉國境內。如果禽獸為吳國人所傷而後被晉兵所得,他就讓人送還給吳國人。於是,吳國人都對他心悅誠服,尊稱他為羊公,而不呼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