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接名片的技巧。一般人見麵時互遞名片,這是一種禮貌。但有部分人接過名片後,處處順手收進衣袋裏,或先擱置一旁,這種做法對記住別人是不利的。最好是先將名片拿在手裏,在不影響交談的前提下,不時地看上兩三遍,這樣就能很快記住對方的姓名和職務。接過名片後直接放到衣袋裏,會給人一種敷衍的感覺,影響別人與你交談的興趣和深度。
手寫的名片。有的時候,我們手頭確實沒有名片,但可以用一些補救的方法,譬如,可以用手寫的方式把自己的姓名、住址、聯絡方法(電話、電子郵箱等)寫在小紙卡上。其實,手寫的名片才是最高級的名片。在大家都以印製的名片進行交往時,你用手寫的“名片”,這本身就說明了你的“標新立異”,能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但是,手寫的“名片”最好不要隨便找張薄而便宜的紙就算完了。那些在重要的場合中以“用完了”或“忘了帶”來解釋自己的人,可說是最失禮的了,這說明你連最起碼的誠意都沒有。因為名片不僅僅是介紹自己的情況,它還表明了自己對對方的尊重。
我們強調第一印象的作用,在社交時要注意利用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但是,我們也不能僅僅憑第一印象就肯定或否定一個人。
總結:間接地強調“為了你”,那麼,即使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也會令對方心存感激。事實證明,記住對方或者對方重視的人的生日和姓名,他很容易對你產生好感。
3、把異端分子全部均衡化
善借矛盾能為我所用者,得莫大焉。古代三十六計中有“借刀殺人”之計,還有“以夷製夷”的策略,說的都是這類謀略的運用。當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全局時,就可以借助一方的勢力去與另一方抗衡,達到削弱敵方、壯大自己的目的。
南北朝時,劉景素在別人的蠱惑下意欲謀反,受到了劉昱的懷疑。劉昱派人暗中調查尋找蛛絲馬跡,當調查人問到蕭道成時,蕭道成例舉了劉景素的許多功勳,並說劉景素不會造反。劉景素一方麵出於對蕭道成的感激,另一方麵也為保護自身安全,便秘密與蕭道成交結。蕭道成對劉景素卻加以拒絕,不與其往來。蕭道成此舉,用意很顯明,他為景素辨誣,是為了不讓劉昱輕易將他搞倒。他不與劉景素結盟,是為了讓他處於受排擠壓抑的地位。他要坐視劉氏王朝內部矛盾的激化。
果然,劉景素為了自防,開始擴大自己的勢力。冠軍將軍黃回、遊擊將軍高道慶、輔國將軍曹欣之、前軍韓道清、長水校尉郭蘭之、羽林監垣祗祖等人全都依附劉景素,還有一些失職不得誌的武人,也成了他的座上賓。劉景素自以為時機成熟,便真的發動了政變,舉兵造反。而蕭道成此時卻站在朝廷一邊,出兵屯駐玄武湖,阻止劉景素軍,最後將其平定。
蕭道成平定劉景素叛亂後,威信、地位更加提高,不久,他就利用權力將劉昱搞掉,另立傀儡皇帝宋順帝,完成了他代宋建齊的關鍵一步。
蕭道成是在劉宋政權內部發展起來開朝皇帝,他在經營帝業時,巧妙地製造、激化、利用劉宋皇室內部的矛盾,從而壯大了自己。由此可見,利用矛盾,不但被運用在軍事鬥爭中,也被運用在政治經營中。
善借矛盾能為我所用者,得莫大焉。古代三十六計中有“借刀殺人”之計,還有“以夷製夷”的策略,說的都是這類謀略的運用。
當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全局時,就可以借助一方的勢力去與另一方抗衡,達到削弱敵方、壯大自己的目的。
如諸葛亮聯吳抗魏,大破曹操於赤壁,得以成“三足鼎立”之勢。又如滿清也正是利用吳三桂與李自成的矛盾,順利地引兵入關,得了大明的天下。
蕭道成在經營帝業時,巧妙地製造、激化、利用劉宋皇室內部的矛盾,從而壯大了自己。由此可見,利用矛盾,借勢而動,不但廣泛運用於軍事鬥爭中,在政治經營中也顯出奇效。下麵還有一例。
南齊東昏侯蕭寶卷為帝時,昏庸暴虐,猜疑濫殺,權臣們勾心鬥角,你爭我奪,朝中一片混亂,呈現出江河日下,搖搖欲墜之勢。鎮守襄陽的蕭衍,勸在郢州的哥哥蕭懿以之合勢舉兵,共圖大業。蕭懿不從,乃入朝為官,並為朝廷平定了兩次叛亂,立有大功。然而蕭寶卷害怕蕭懿功高威脅自己,竟將其殺害。蕭寶卷殺了蕭懿之後,又準備加害在襄陽的蕭衍。
永元二年,蕭寶卷下令記輔國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劉山陽,領兵3000以赴任為名西上,與蕭穎胄合勢,共襲雍州刺史蕭衍。
蕭穎胄當時任冠軍將軍、西中郎長史、南郡太守、代理荊州府、州事,駐守在江陵,在蕭衍的正南方。江陵是長江上中遊重鎮,北控襄陽,東控下遊南京。如果劉山陽真的與蕭穎胄合勢,則襄陽真的就岌岌可危了。
蕭衍聽到劉山陽西進的消息,決定阻止他與蕭穎胄合勢,便派參軍王天虎、龐慶國到江陵,麵見蕭穎胄,告訴他此次劉山陽西上,是要襲取荊州和雍州,勸他與蕭衍合勢,共抗劉山陽。蕭衍還把這個意思寫了許多封信,讓王天虎交給荊州府中的所有官員。
蕭穎胄見到王天虎後,仍然猶豫不決。眼看劉山陽出發已有多日,蕭衍對諸將說:“荊州人本來懼怕襄陽人,而且荊州與襄陽互為唇齒,唇亡齒寒,如果襄陽被劉山陽占據,荊州也會為自己的安危擔心,所以,蕭穎胄一定會影響應我的。如果我與蕭穎胄合勢,總領荊、雍之兵,就能揮兵東掃。蕭寶卷即使有韓信、白起那樣的智通將軍都無濟於事,更何況這個無能昏主身邊,隻是些禦刀應敕之徒呢!我有一條妙計,能叫劉山陽一到荊州便丟掉腦袋。”
這時,劉山陽已經走到巴陵(今湖南嶽陽)蕭衍聞聽,便命天王虎再次送信到荊州。但這次所送之信隻有兩封,分別給蕭穎胄兄弟,別的州府官員一概沒有。王天虎走後,蕭衍的從舅張弘策問:
“上次王天虎送信,給了所有荊州府官員,這次隻送給蕭穎胄兄弟二人,這是為什麼?”
蕭衍笑了笑說:“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次之,心戰為上,兵戰次之。今天我所用之計便是攻心之戰。我上次派王天虎去荊州,每人都給了一封信。而今天所給的兩封信不同於上次,你知道我寫的是什麼內容嗎?”
張弘策搖了搖頭。
蕭衍接著說:“我那封信上隻寫了‘具體事宜,天虎口授’八個字。蕭穎胄看完信,一問王天虎,王天虎卻什麼也說不出來,蕭穎胄問不出什麼事情,也不能向州府官員轉達什麼。眾人一定會誤以為,蕭穎胄和王天虎有什麼密謀而瞞著他們,就會懷疑他和我要聯手對付劉山陽。這種議論傳到劉山陽耳朵裏,劉山陽一定會對蕭穎胄產生懷疑,這樣,蕭穎胄一定會處於說不清道不明的境地,就會與我聯手。這就叫發兩空函而定一州。”
果然不出蕭衍所料,荊州人紛紛傳言,蕭穎胄與襄陽方麵有密約,要擒拿劉山陽。這時,劉山陽已經行到江安他聽到這個消息,便停軍不進了。
劉山陽駐足不前,分明是不信任蕭穎胄。蕭穎胄此時北既未與蕭衍聯手,而又受到劉山陽懷疑,計無所出。他連夜派朱景思呼西中郎城局參軍席闡文、諮議參軍柳忱等人前來議事。席闡文說:“蕭衍在雍州畜養兵馬已經不是一天了。江陵人一向懼怕雍州人,我們的兵馬不一定敵得過他。即使我們得手,襄州兵馬也不能為我所製,即使我們能製住襄州,也不以被朝廷所容。我們不如殺掉劉山陽,與蕭衍共同舉事,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霸業可成”。
蕭穎胄聽了席闡文的分析,認為有理,問:“劉山陽屯軍江安,不入江陵,我們怎能殺他呢?”
席闡文說:“劉山陽遲疑不進,是不信我,我們隻有殺掉王天虎,才能釋去他的疑心,然後再圖之。”
蕭穎胄大喜,命人將王天虎斬首,送給劉山陽。又虛張聲勢,征發百姓車牛,揚言要出兵攻打襄陽。劉山陽果然不疑,便單車便服,隻帶幾十個隨從,人城見蕭穎胄。蕭穎胄早已派劉孝慶、劉熙曄、蕭文照等人領兵伏在城內。劉山陽一進城,立即被亂兵殺死。然後,蕭穎胄又命人割下劉山陽首級送給蕭衍。
常說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心戰”與“兵戰”、“伐謀”與“伐交”是緊密相聯的。當你無法在戰場上戰勝敵人,或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時,不妨開辟另一個戰場,即心理“戰場”,往往能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功。
國外許多廠商,就深諳此道,常用“二虎競食”之計造成對手內部的惡性競爭,以獲漁人之利。如我國某地原本與外商以合理價格達成出口某種原料的協議,但另兩家公司見有利可圖,非要擠進競爭的行列,結果演出一場“兄弟鬩於牆”的鬧劇。外商正是利用“攻心”戰術,“亂而取之”,多方談判,以拚命壓價的方式逼迫對方成交。最後競爭方兩敗俱傷,大獲其利的當然是外商,他們的收購價遠遠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如此慘痛的教訓,實在值得汲取!
所以,蕭衍成功的經驗在於“奪心”,巧妙地實施了離間計,但從對手失敗的反麵教訓,又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總結:當自己力量尚不足以左右全局時,就可以借助一方的勢力去與另一方抗衡,達到削弱敵方,壯大自己的目的。
4、三人成虎的秘決
如果大多數人都說你有能力,那麼,即使你才疏學淺,其他人也會對你刮目相看。事情若要成功,僅憑好的願望不行,還須利用有效的工具。凡經營有方者,大多並不是比別人聰明多少,恰恰是善於揮舞手中的利“器”。南朝蕭衍就是利用巫術,製造氣氛,深得“三人成虎”的秘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