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決心複仇的桓溫,為了提醒自己時刻不忘複仇,天天晚上都枕著兵器睡覺,沒人的時候更是哭得擦鼻子抹眼淚。三年之後,他自覺已經準備妥當,便要去為老爸報仇。誰知,人算不如天算,仇人江播竟然在這時驟然病逝了。
桓溫氣急敗壞,說:“殺不成江播,老爸在九泉之下怎麼能甘心呢?哼,大不了父債子償!”於是,他穿上一身白衣,在袖子裏藏了一把刀,便去參加江播的葬禮。
當時,江家的人雖然也有防備,但都忙著在人前表現,一個個都哭得天昏地暗,桓溫便趁機混了進去。他一見到江播的大兒子江彪,便迅速從衣袖中抽出刀來,幾個跨步上前,將對方捅死在地。在場的人都嚇壞了,驚慌失措地想逃跑。
桓溫便朗聲說:“我今天來是為報殺父之仇的,你們不用擔心,除了江播的幾個兒子,其餘無辜人員,我桓溫絕不動你們分毫!”說著,他又提刀猛追,當場結果了江播另外兩個兒子的性命,給老爸報了仇。
桓溫為父報仇的事很快就傳遍了京城。有的官員便向皇帝推舉他:“桓溫這人很有血性,而且勇氣可嘉,皇上您如果把他攬入自己門下的話,將來肯定可以用得上。”皇帝心動了,便讓他入贅皇家,娶南康公主為妻,當上了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從這之後,桓溫的官路便越走越順,權力也越來越大。
公元349年,野獸皇帝石虎突然逝世,後趙內部亂成了一鍋粥。桓溫很高興,仰天大笑:“北伐的大好時機總算讓咱給等到了啊,哈哈哈。這次我一定要滅了趙國,揚名天下,給祖國爭光!”
他滿腔熱血,急急忙忙地向朝廷遞交出兵報告。畢竟打仗這事,現在的東晉除了他自己還有誰能勝任?況且此時後趙內部空虛,最佳戰機已經來臨。隻要不是傻子,肯定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可惜,桓溫白興奮了一場。接到他出兵報告的人,是司馬昱和殷浩等人,這些家夥正天天算計著怎麼能跟他平分秋色呢。如果這時候讓他出兵,不就等於助長了他的氣焰?司馬昱表示:“傻子才會同意桓溫出門打仗!”
於是,眾人對桓溫接二連三的出兵請求選擇無視。桓溫急得跳腳,大聲嚷嚷:“機會稍縱即逝,如果再不出兵的話,今後恐怕就沒這麼好命啦。”他這邊著急上火,而殷浩卻事不關己,一門心思給自己找幫手,還提拔了一幫人才,其中就有後來的大書法家王羲之。
阿龍記事貼
東晉伐蜀
公元345年十一月,桓溫給朝廷上了一道奏折,沒等回複就發兵攻蜀,朝廷毫無辦法,隻得同意。大家都以為桓溫伐蜀難以取勝。劉卻說:“我和桓溫經常在一起賭博,桓溫不贏絕對不會出手。這次,我看他也是算準了才出的兵。但是滅蜀之後,朝廷恐怕都得聽他的了。”
王羲之曾經勸殷浩,說:“大家都是在朝廷裏當官的,低頭不見抬頭見,要我說,還是以和為貴的好。您就別算計桓溫了,大家齊心協力把國家治理好才是正途。”
殷浩很無奈,表示:“你以為咱就喜歡天天把朋友當仇人嗎?實在是領導要求我必須站在對立麵啊。在官場上混,難道敢不聽領導的話麼?”
桓溫見自己的愛國抱負總是得不到實現,火大了,心說:老虎不發威,你們還真當我是病貓嗎?對付別人他不敢說大話,但就殷浩這樣的貨色,怎會搞不定?他們雖然從小就認識,但殷浩一直充當跟屁蟲這個角色,桓溫深知對方沒啥實力。可現在風水輪流轉,在官場奔波多年桓溫他累死累活,才有今天這個局麵,而一個天天跟死人對話的人,居然也能混得人模狗樣。這事要換了誰,心裏都會不平衡。
時間不等人,他二話不說,帶著五萬精兵直逼建康城,威脅說:“你們要再不同意我出兵打趙國,我就把大部隊開到自家後院,大不了大家一塊兒魚死網破!”
殷浩嚇壞了,他隻是想出來當個官,壓根兒沒想過要把性命也賠上啊。他趕緊給司馬昱寫辭職信,說:“您看,桓溫那家夥都帶兵找上門來了,明顯是針對我嘛。老大,看在咱倆的這點兒交情上,要不您先讓我去別處避避風頭?”
官員王彪之見勢不對,便站出來跟司馬昱說:“這種危急時刻,殷浩卻隻顧自保,簡直太自私了,老大,您千萬不能讓他辭職,以後沒準兒還有能用到他的地方呢。”司馬昱連聲說對。
接著,王彪之又跑去跟殷浩說:“你跟桓溫的梁子早就結下了,你以為隻要逃跑就能解決問題嗎?現在你好歹還在朝廷裏當官,他不敢妄動。哼,如果你不幹這份工作了,到時候看誰還能救你?”殷浩想想也對,便聽從對方的建議,請領導司馬昱寫了封求和信給桓溫。
桓溫收到信後,心說現在自己的實力的確不夠,就算帶著這五萬精兵,形勢對自己也不是那麼有利,畢竟自己在朝廷裏的根基還不夠深,如果真要衝入建康城逼宮的話,天下人不僅不會懂得自己的拳拳愛國心,多半還會說自己圖謀造反。桓溫不是傻子,他雖然絲毫不懼殷浩和司馬昱這些人,但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撤兵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