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和讀書的處方:“如果我們天天浸透在冗長的東西裏,它真的是使我們自己沒有辦法提升。去讀那些好的東西,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堅持下去,對我們好的素質它一定會有潛移默化的力量。”
樂觀生活的處方:“愁雲慘淡畏畏縮縮的是活,昂揚快樂興致勃勃的也是活。我盤算了一下,權衡利弊,覺得還是取後種活法比較適宜。不單是自我感覺稍愉快,而且讓他人(起碼是父母)也較為安寧……我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實是如何善待每人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為小的苦惱而厭倦生活。因為泥沙俱下並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組成寶貴生命的原材料。”
如何度過人生低潮期的處方:“安靜地等待。好好睡覺,像一隻冬眠的熊。鍛煉身體,堅信無論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體魄都用得著。和知心的朋友談天,基本上不發牢騷,主要是回憶快樂的時光。多讀書,看一些傳記,一來增長知識,順便還可瞧瞧別人倒黴的時候是怎麼挺過去的。趁機做家務,把平時忙碌顧不上的活兒都抓此時幹完。”
正視死亡的處方:“其實很多東西,如失戀就是一種情感的死亡,它也是喪失。比如友誼的背叛,你會感到剜心之痛,你對人的一份信任,和那個人曾經給予你的承諾一起喪失掉了。人生一定有很多很多的喪失,而麵對這樣的喪失,其實就是一次一次小的局部死亡。所以我覺得直麵死亡,當你有了這個勇氣,對人生當中的坎坷、喪失,你最後會更達觀,更有勇氣去麵對它。”
與人相處的處方:“你要學會尊重別人。既不仰視,也不俯視,而是把對方看做和自己一樣有血有肉的人。因為隻有在平等的框架中,才會有真正富於建設性的關係。”
女性獨立的處方:“生命屬於女人自己,女人應該是她自己,應該為自己活著。不少女人在失去丈夫時覺得自己沒法活下去了,在孩子不在身邊後突然覺得生活空空蕩蕩沒了著落。漫長的歲月裏她們總是在等,等孩子的長大,等丈夫的閑暇,當這些都等到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衰老,已經遠離了自己原本想幹的事。”
愛情處方:“我建議一個人在確立自己愛情觀的時候,先找一找自己的人生觀是什麼。愛情是人生列車上的輪子,但並不是火車頭。一個人不可能隻是為了愛情而活著,那樣就迷失了人生的深邃意義。到頭來,愛情也變成虛空。”
幸福家庭的處方:“我就經常表達對他們的感激之情。我們這些人常常羞於表達,似乎我不說你也知道,心領了就是了。其實不然。我經常會對我愛人說,你幫我這麼大的忙,我非常感謝你。其實也不能說你幫了我,這是我們共同的事嘛。後來他說,咳,我看你忙成這樣,我不幫你誰幫你!這不就行了。”
…………
畢淑敏做醫科學生實習時,曾經受到一位醫生的批評,說她寫的病曆太像散文,因為內容細致、文采斐然的緣故。而後來,作為主治醫師的她,卻終於改行成了一名作家。這是頗具戲劇性和傳奇色彩的。她曾以“醫生的痕跡”為題為自己的散文集作過序。這種痕跡,是對生命的悲憫,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人生的洞察。醫學和文學都是以人為對象,其實肩負著相同的治病救人的使命,隻不過一為體膚之病,一為心靈之病。畢淑敏以她開出的這些心靈處方,實現了自己作為曾經的醫者和現時的作家人格的完美統一,也達成了文學和醫學在深度意義上的某種契合。
(《我敬畏生命的過程》,畢淑敏著,花山文藝出版社2006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