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和理性融合得如此無間的海男在劃分女人的人生階段時,則完全用了與男人按年齡劃分的不同方法,她居然用了顏色,這是多麼符合女人感性的精神世界啊!在海男眼中,女人10歲至18歲是粉色,那是身體發育時的驚悸,那是與鄰居家男孩見麵時羞澀的突然降臨,那是第一次和男孩拉手時皮膚和心靈的震蕩。粉色,就是成長與初戀的快樂吧?18歲至30歲是藍色,那是第一次被男人撫摸時畏懼又心跳的感覺,那是進入婚姻城堡時心的沉醉,那是發現身體裏有了一顆種子後的喜悅。藍色,就是愛情與婚姻的味道吧?30歲至40歲是紅色的,那是被從一個圈子裏拋擲出來後的孤獨,那是逃離婚姻城堡重新出發的躁動,那是旅行中品嚐著美酒的灼熱和迷亂。紅色,就是驛動與掙紮的滋味吧?40歲至50歲是紫色的,那是對親人朋友相繼離去的忍受,那是一個昨天還讚美過她的男人離去的苦痛,那是她開始不情願地換上端莊肅穆黑套裝的悲哀。紫色,就是忍耐與失落的情愫吧?50歲至60歲是黑色的,那是在集體聚會中她作為旁聽者引發的遙遠緬想,那是她咀嚼半個多世紀的回憶無法忍受的空寂,那是穿著粉色睡衣的姑娘映在鏡子裏的背影對她不再年輕的提醒。黑色,就是孤寂與衰竭的感傷吧?60歲至80歲是白色的,那是對她人生從第一次選擇開始的重新虛構,那是對自己已經衰老牙齒隻能咬動最鬆軟土豆的厭惡,那是她幻想穿上紅上衣與紅鞋子、展開骨瘦如柴的翅膀去會見一個男人的最後的激情。白色,就是空落與滅亡的的寧靜吧?女人這富含色彩的一生,那些肉體的諸多隱秘,那些心靈通道的富饒寶藏,就這樣被海男肢解著;而女人的精神世界,又在海男詩性的語言中得以重構。
這兩本著作,說到底,都是詮釋男人和女人精神世界的。作為男人精神世界主要特征的“在路上”意味著什麼?我想,就是《女人傳》中說的“男人們都喜歡競技”,他們永遠不甘於靜止,他們要出發,要奮鬥,要冒險,要尋找生活和事業新的激情,直到身體和社會都不允許他們上路為止。他們永遠擔負著一種組成元素複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那麼,該如何用一個相對應的詞來概括女人的精神世界呢?我想,“在心裏”或可涵括。正如《女人傳》中說的那樣:“女人,她對自己說道:隻是因為她是一個敏感的尤物才會加入舞蹈隊的搖擺和節拍之中,在那膽怯又敏感的腳步聲中她才會受到寵愛,她才會扭轉悲劇的生活進入一個又一個異想天開的轉折點中。”女人永遠是重心理感覺的尤物,對愛,對性,對自己的身體,對男人,對時裝,對音樂,對舞蹈,對口紅,對玫瑰,對謊言,對謠言,對殘陽,對時間……,她們永遠是用自己的心靈去感知,而不是像男人那樣糾纏於邏輯的是非。她們是靠心的敏感來應對生活的變化,積累嫻熟的技巧,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女人傳》的副標題是“一個女人的成長史”,女人的成長,最終是心靈的成長。
探究兩性的精神世界,無非是為了使男人女人相互更加了解,更臻和諧。海男作為女性,她深深了解女性;作為兩性的另一半,她以感知者和旁觀者的角度能更清醒地認知男性,這就使她可以用洞透的眼光揭示兩性彼此的需要、兩性的共同點和差異。差異自不必贅言了。值得注意的是,海男對男人和女人30歲至40歲的歲月,幾乎給出了共同的生活和心理情境。出發、旅館、陌生的男人和女人,美酒,黃昏和夜晚,謊言,這些男人女人盛年時都會出現的情境在海男筆下疊現,無非是告訴我們,在男人女人的生命歲月裏,都會有一段時間對婚姻產生審美疲勞,都會有拎著箱子重新出發、尋找新的生活風景的衝動。這對生活在躁動時代的男人女人們,不啻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相互關愛,相互體察,平穩度過這段充滿危情玫瑰的時期。
海男在和西裏對話時說,因為男人永遠在路上,所以他們要拋棄女人、背叛女人、折磨女人、給女人圈套、誘惑女人,但她最後一句話卻是:“因為他在路上,期待著我們的撫摸。”這是在告訴女性,男人究竟需要什麼。而我們也要告訴男人,因為女人永遠“在心裏”,所以,請你不要總是用太過邏輯和理性的眼光去看女人,無妨詩性一點、藝術一點。知道女人需要什麼嗎?她期待著你的傾聽、欣賞與包容,你永遠深情的注視,永遠伸出的一雙溫暖有力的手。有人說,將海男的文字打破分行,便是優美的長詩;那麼,我相信,將海男的文字融入到男人女人的生活中,也必能化成兩性和諧、兩情相悅的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