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關懷的作品更多見於問題類報告文學。這類作品由於取材與題旨的非政治化,避免了政治類問題報告文學與現實之間可能發生的緊張關係,因而獲得了相對寬鬆的寫作環境。《陰陽大裂變》、《中國的“小皇帝”》、《中國文化凝重的撞擊》等作品都屬於文化類問題報告文學。這類作品因著題材的別致與對報告對象文化透視的新穎,引起了各方麵的興趣和關注。《中國的“小皇帝”》將獨生子女的問題推至讀者麵前。作者將問題置於“我們應該怎樣締造曆史”高度觀照思考。所謂“小皇帝”就是“那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用全部精力供奉起來的、幾乎無一例外地患了‘四二一’綜合症的孩子--獨生子女們”。在作者筆下,這些獨生子女營養過剩,教育不良,好逸惡勞,自由任性,專橫跋扈。現象發生在獨生子女身上,但重要的原因在於家庭、學校教育的失當。問題普遍地存在於現實之中,而文化之根卻深植於曆史的土壤。父母與長輩對獨生子女的溺愛,源於民族的傳統觀念,按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和民族心理,生兒育女,是天經地義的職責。‘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多子多福’的說法便是證明。”雖然改革開放正在改變人們許多舊觀念,但人們“依然是安安分分地做著傳宗接代的事,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自己的下一代”。有一類環境保護題材的報告文學,從一個頗為特殊的角度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生存環境與精神品性的憂慮與反思。環保涉及到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命題。人與自然的和諧為人類營造富有詩意的棲息地。但現實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嚴重惡化,環境破壞成為全球普遍存在的問題。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情景中,環保題材的報告文學顯示出它的獨特的價值。沙青的《北京失去平衡》、徐剛的《伐木者,醒來》等作品,將嚴重的環境問題凸現了出來。《北京失去平衡》報道的是北京“水危機生命之母,一切生靈賴以生存的水,在北京已被榨取到慘不忍睹的地步!”作者通過展示水危機慘不忍睹的景象和人在這種危機中諸種尷尬窘迫的作相,對人類自身精神的某種失落作了批判。水的危機--自然的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導源於人的精神危機,這是優秀的環保類報告文學所闡釋的一個深刻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