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個世界
問:全球文明分為三個世界,這種說法以前有過嗎?
答:從未有過,但“三個世界”的說法是有的。其實,在世界大同的理想實現以前,劃分天下總是不可避免。“西方中心論”的時代,世界被分成“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冷戰時期,又分為“兩個陣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這是按照意識形態和國家製度來分的。1974年2月22日下午,毛澤東主席在會見讚比亞共和國總統卡翁達時,正式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毛澤東說,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這是按照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來分的。
三分法原本就比兩分法好。按照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來分,更是比按照意識形態和國家製度來分好多了。不過,按照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來分,我們是第三世界;按照文明的軟實力來分,我們是第一世界。
問:你這樣說,有依據嗎?
答:有。首先我有標準,這就是:一、人口;二、麵積;三、影響力;四、知名度;五、在國際社會和人類曆史中的責任、義務、擔當;六、在未來世界可能發生的影響和作用。而且,我也有數據:西方現代文明圈,包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二十八個成員國,以及瑞士、芬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總人口十億;伊斯蘭文明圈,包括伊斯蘭會議組織五十七個成員國,總人口十四億;中華文明,總人口十四億;斯拉夫文明圈,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國,總人口三億四千萬;印度,人口十億;非洲黑人,總人口六億;拉美,總人口六億;日本,人口一億二千萬。顯然,按人口排名,前四名是伊斯蘭、中華、西方、印度。但加上麵積、影響力、知名度等指標,得出的就是我那個結論:第一世界是西方、伊斯蘭、大中華,第二世界綜合排名為斯拉夫、印度、非洲、日本、拉美、猶太。
問:這個結論會被公認嗎?
答:不會。文明的劃分一直是一個爭議不斷眾說紛紜的話題。就連世界上和曆史上有多少種文明,都沒有共識。湯因比的《曆史研究》提到了二十六個,其中直接從原始社會產生的叫“第一代文明”,包括埃及、蘇美爾、米諾斯、古代中國、安第斯、瑪雅。由此派生出來的叫“親屬文明”或“子體文明”,包括赫梯、巴比倫、古代印度、希臘、伊朗、敘利亞、阿拉伯、中國、印度、朝鮮、西方、拜占庭。另外還有五個中途夭折停滯的,即波利尼西亞、愛斯基摩、遊牧、斯巴達和奧斯曼。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則認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文明,是西方、中華、日本、印度、伊斯蘭、東正教、拉美和“可能的非洲”,號稱七大或八大文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提出十二文明體係:中華、西歐、美國、斯拉夫、伊斯蘭、猶太、拉美、西亞北非、非洲黑人、日本、印度、加拿大。至於“佛教文明”,有爭議。有學者認為隻存在“佛教文化”,沒有“佛教文明”。
問:你用不同的色彩來表示不同的文明和文明圈,有說法嗎?
答:黑色代表非洲,似乎無需說明。淺藍代表猶太,也不成問題,因為那是以色列國旗的顏色。蒙古和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等都是佛教國家,因此用赭黃代表。斯拉夫文明的特征,是斯拉夫加東正教;拉美,是瑪雅、阿茲特克、印加等本土文明加天主教。日本國旗紅白兩色,中和以後就是粉紅。這也是櫻花的顏色,隻不過近現代以後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