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1975年(2 / 3)

說到文藝作品的典型化問題,浩然說:二十年前,我采訪過一個農村信用合作社,當時是為了堵塞高利貸的。我想寫一寫這個信用合作社的成績,它帶來的變化,它的優越性。一天,我和信用合作社主任談話,合作社對麵就是鄉政府。恰好來了一對小兩口兒,鬧離婚。兩個人都二十來歲,不到三十歲。為什麼要離婚?因為他們分得的幾畝地,讓蟲子咬了,秋收收不上來,生活困難,日子過不下去,兩人一商量,各過各的,離婚吧!各奔前程吧!信用社借他們點錢,他們買了點米,就回去了,不離婚了,把小兩口兒成全了。搞創作的人碰到這件事,高興得不得了。我就寫了一篇小說,寫信用社主任的熱情,歌頌農村信用社的優越性。寫完後,我拿給區幹部看了,他回了一句,很妙的:“這兩口子真怪,要叫我,兩個人感情上沒什麼別扭,沒有信用社,寧可借高利貸去,我幹嗎離婚啊!”我聽了,不大服氣,覺得他不懂“眼”。回來,我給幾個搞創作的同誌看了,大家說,這個不典型,也不真實。明明是真事怎麼不真實呢?他們說,即使沒有信用合作社,僅僅因為生活上遇到一時的困難,就妻離子散,這典型?二十年了,我一想起這事就好笑。典型化的問題不是說說就可以解決的。為什麼現在作品雷同的多?主要問題是不能在典型化原則下提煉和概括。

浩然說:“文革”前,我發表短篇小說一百多個,沒發的也有一倍。沒有這一百個短篇的練筆,我沒有把握寫《豔陽天》。那時我寫得很多,有人說我“粗製濫造”,我當時沒有接受。沒有那個時期的“粗製濫造”,就闖不出經驗和教訓來。初學寫作者不多寫多練,怎麼出“真知”?

1975年3月15日

我來解放軍文藝社幫助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參與籌備部隊青年作者座談會。這個會今天終於召開了。由胡奇社長和張文苑副社長主持。文藝社的編輯人員有紀鵬、韓瑞亭、吳之楠、範詠戈、黃浪華。來自各部隊的有方全林、韓作榮、李本深、賀茂芝、穆靜、杜誌民、陳澱國、張勤、林玉華、史國世、常貴田、王樹和、張發良、高紅、陶泰忠、崔洪昌、馮福嘉、胡昕、王彤華、曾凡華。

會議中間,張文苑副社長說已經請浩然同誌來給會議講一講,讓大家提出希望他講點什麼問題,有什麼要求。穆靜希望他談談對散文的理解;張勤希望他談談理論對創作的指導意義;高紅希望他談談從生活到創作形成文字時如何傳達得更真切些;陳澱國希望他談自己如何堅持創作,如何刻苦與勤奮。張副社長讓我把這些問題整理一下,通報給浩然同誌,讓他講得更有的放矢一些。

1975年3月18日

上午,浩然來到總政西直門招待所小會議室,與部隊青年作者座談會的同誌們見麵並講了話。他說,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但並不是一切生活現象都能放在作品裏。說到散文創作,浩然說他沒有發言權,他說小說醞釀時間長,所以有些東西他用散文來寫。他說散文也可深刻反映時代。他說柳宗元的散文就是對時代的概括,今天更需要及時反映新生活的散文作品。

1975年4月10日

浩然同誌來電話,他說在西直門總政招待所與部隊中青年作者的談話,當時覺得談得還可以的,怎麼一看校樣全不是那麼回事了。他說早上範詠戈同誌送來了校樣,當時他急著去二七廠,回來才看樣子,有幾處需要改動。他具體說了他要改動的意見。他還說到人民日報的楊揚來約他寫一篇文章,談《金光大道》的創作體會。他讓我幫助他考慮一下提綱,明天,後天,或星期天,在一起研究一下。

1975年4月12日

晚上應邀到浩然同誌家,從5時談到8時45分。

浩然談到做歌手和做戰士的問題。談到“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問題,他說這句話是個褒詞,也不全是,因為還有個無知,不知道老虎能吃人呢。他說到雷鋒,既不是堵槍眼的,又不是撲炸藥的。星期天給人家補鞋,做好事,看人家有病去幫忙,與人為善。這種典型是經久不衰的。人們發自內心地覺得他好,永遠不會過時。

說到一個作者的東西是有規律性的。他說,寫一個人,寫他的一天、一年,要了解他的一生。他說:我一直講這個觀點。我寫馬連福,寫他被抓兵,那個烙印。他為什麼能被拉過去?金錢美女利誘,甚至烈屬的撫恤金他都給花了。

浩然回憶起當年他在中蘇友好協會辦的《友好報》當記者,在《紅旗》雜誌當編輯時,北京日報文藝部的編輯田藏申給他在報上開“北京街頭”專欄。他工作的報社頭頭見他在別的報上發了很多東西就不滿,說:“你有兩個腦袋?一個腦袋當記者,一個腦袋寫小說?”浩然說:“按你這麼說,不是就等於沒有業餘創作了嗎?”那個時候,他天天晚上在燈底下寫作。上班時,別人遲到沒事,他晚幾分鍾都不行。他總是提前到辦公室。別的記者寫一篇稿,他寫兩三篇稿,有一點毛病就往他搞創作上推。他說那可真是“泰山壓頂”啊!1961年,有人評他的小說《中秋佳節》;1962年《人民日報》發一篇一整版的評論文章評浩然短篇小說集《珍珠》和《蜜月》。在寫《豔陽天》前,這是一種鼓舞力量。《豔陽天》最早發在上海《收獲》上,是在上海大陸飯店改寫的。“文革”前,讀魯迅的作品,感到遇到知音了。《豔陽天》第一部出來時,韋君宜握著浩然的手說:“祝賀你!我代表讀者感謝你寫出了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