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1975年(3 / 3)

浩然說,作品標題很重要,寫《金光大道》時,從醞釀到寫完,一直想的是這個標題,很順暢。寫《豔陽天》開始叫“雲水錄”,根據扉頁上兩句諺語:“烏雲遮不住太陽”,“真金不怕火煉”起的,後來改為“豔陽天”了。

1975年6月15日

又到月壇北街浩然家與他交談。與他一起吃了他家自己包的綠豆紅棗沙糖粽子。我們談了一個上午。

見浩然桌子上放著日本作家上個月贈送給他的七八本書,

浩然談到前一段經楊嘯建議到河南輝縣去了,去“燃燒燃燒”,結果在那裏大病一場,患了重感冒。省委宣傳部有三個人陪著,《河南文藝》約寫散文,接見作者,講話。本來帶著寫電影劇本的任務去的,可是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訪問者絡繹不絕,脫不開身。又不好不接待,說讓他參加一個座談會,說隻有幾個作者,到會上一看,一百多!回北京不給買火車票,不讓走!後來還是電影製片廠的同誌給買了票,這才脫了身。回到北京,河南還有兩個同誌追到北京呢!電影架子搞出來。在輝縣,兩三個電影製片廠在那裏搞劇本,題材內容大體上差不多。半年過去了,也沒整出來。電影劇本作廢了,可改成小說,已寫十四萬字,名叫《闖將》。這個小說和《西沙兒女》風格上有所不同,盡力通俗,故事性強,改改就能說評書。《西沙兒女》是散文詩風格,有的地方有點意思,但時間太緊,沒有很好打磨。

浩然說自己搞東西主張拚,要快,一鼓作氣把它搞出來。《西沙兒女》從采訪到完成八個月,寫的時間隻有三個星期。《豔陽天》也是,從1963年到1965年12月26日全寫完了,剛剛出版就遇上了“文革”。到現在出版已十年了,出版社出了精裝插圖本,裏麵有二十多幅彩色插圖,作者是畫《毛竹豐收》、《顆顆皆辛苦》和《故事員》的方增先,畫得非常好。出版社說從沒有過這樣好的插圖,但印出來就不及原畫了。可是看了還是很好的。昨天他們送來給他看,很不錯。浩然指著牆上掛的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毛竹》,告訴我說這就是方增先的作品。他說計劃6月底電影劇本脫稿,然後把兒童文學中篇《草原》和這個《闖將》改出來,今年算有個交代了。

接著,浩然談到上海工人作家胡萬春,剛剛收到胡萬春的一篇小說,發在《朝霞》叢刊上,征求他的意見,還沒看呢。

浩然回顧了從1955年發第一個短篇《喜鵲登枝》到1965年出版《豔陽天》,十年間寫了一百萬字。大部分作品是業餘創作,隻有寫《豔陽天》請了創作假。從1965年到1975年,又是十年。浩然說:“文革”初期,那些大字報給我貼的,但心裏有底,一是我的作品打不成“毒草”,二是我沒有生活作風問題,三是曆史上找不出我什麼。隻是說我“驕傲”,有“自來紅”思想,說我是周揚的“親信”、“寵兒”,真是怪了!從1971年到現在的四年裏,我寫了一百五十萬字,兩部長篇,兩個中篇,一個兒童中篇,一個短篇集,一個散文集。比起前一個十年,寫得不算少,但那時我是業餘啊,而現在是幹專業了。他說:我的體會是,往往是搞得越快越順利時,質量也越好,相反,那些很費時費勁搞出來的東西,質量往往也不大好,這就是個激情問題。寫《豔陽天》和《西沙兒女》都很快,《西沙兒女》一天寫七到八千字。他說:寫《金光大道》給我兩個月就夠了。我問:“夠嗎?”他肯定地回答:“足夠了。沒有別的幹擾的話,一天一章,有時一天可以寫兩章。時間長主要在醞釀時,醞釀好了,寫就快了。電影劇本的挫折讓我的情緒受到影響,血壓都上來了,170到120。”

北京一個創作會議讓他去講,他說:我實在不願意去講,老講老講,沒有新東西。特別是現在我自己正處在“難產”階段,好比一個牙疼病人去賣消炎片,說能治牙疼,這不是笑話嗎?往往出東西時,再累興致也高,也好講。一個作者最重要的還是老老實實拿作品。天津編了我一個創作談話集,北京出了一個散文集。在南京師院學報上發了一個“通信”。《楊柳風》以後,編第二個短篇集就難了。

浩然和我談話時,他的三個兒子紅野、藍天、秋川都在屋。

1975年6月19日

我就要外出去黑龍江省,到浩然家告訴一聲。恰好李學鼇征求浩然對他長詩的意見,浩然說: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沒的可說。浩然說他要去寫《金光大道》,到密雲一個公社,找個山區“貓”起來寫。

他告訴我到了龍江給他寫封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