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1982年(4)(1 / 3)

誌民風塵仆仆,非常實在。我陪同他們到鐵西一化工廠看望一個親戚。回來路上,他們提出到我家看看,我馬上打電話給惠娟,他們給海泉從北京帶了一鐵盒糖果,給海英帶了一個小書包。想得太細了!我要留他們在家吃飯,他們堅決推辭了。我陪他們回到招待所吃了晚飯。

李國文來沈陽,陸明友打電話告訴我,我趕到空軍招待所看望了一下,李國文把他的一部長篇小說送給我,還用橫是橫豎是豎的平正字體題簽了。

1982年6月26日

我問誌民在沈陽還想看誰,他說李宏林。50年代,李宏林和他一同在丁玲任所長的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來的,是同學。我給遼寧日報李宏林打了電話,宏林非常高興,中午他請誌民夫婦在北市場的老邊餃子館吃了餃子。這家館子的老板對宏林感恩戴德,因為宏林利用報紙的優勢,保護了他們,還對他們進行了褒獎宣傳。老板把我們讓到樓上雅座,牆上有侯寶林和“真優美”的題詞。侯寶林寫的是“天下餃子,老邊第一”。老板給我們上了許多樣餃子,還炒了幾個看家菜,我們喝了沈陽的雪花啤酒。宏林要結賬,老板說什麼也不讓。宏林說這絕對不行。實在沒法了,老板說:你一定要給錢,就給十塊錢吧。回來後,誌民寫了一首新詩打油詩:

到沈陽,嚐嚐鮮,

要吃餃子去“老邊”。

譽滿東三省,

名過山海關。

要問味道怎麼樣?

咬一口夠你品三天。

1982年6月27日

我陪誌民夫婦開始關東之旅。今天乘火車到達長春,住我原所在軍的南湖招待所。

我們很不容易買到了軟座票。軟座車廂滿滿的,是香港一個旅遊團包了的。在車上一問,香港旅遊者多是行業工會的工人,他們休假出來玩玩。

參觀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這個廠有五萬工人、二十萬家屬。參加業餘文藝協會的有三百人,鉛印文學刊物《解放》,每期印兩千本。一年出四期。廠裏有省市作家協會的會員二十多人。我們會見了工人詩人王方武。他和戚積廣曾是長春最著名的業餘詩作者。他是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的。他說,寫鬱悶的東西,工人看了不大順當,自己寫就更不情願了。誌民說,不要迎合社會上各種思潮,還是要寫自己感受比較深的東西,他舉了王恩宇和何玉鎖的例子。王方武說,懂得天職應當反映工人的心聲。我寫詩是在班組裏,詩是最能撥動人的心弦的,為什麼不能用詩來做人的思想工作呢?但煉鋼爐不能二十四個小時都淌鐵水,總有堵門的時候,寫詩也不能總出作品啊!王方武說他的處女作是胡昭的愛人陶怡給發在《長春》雜誌上的。誌民鼓勵王方武:東南西北中,什麼風都刮,寫你自己的,不要看行情。說到傳統,誌民說,不當守財奴,也不做敗家子!

在王方武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生產汽車的流水線,參觀了中國第一台轎車,東風牌,紅色的。我看到一大排待出廠的紅旗轎車和解放牌大汽車。

1982年6月28日

一早到美麗的南湖散步,巧遇我熟悉的畫家吳宇芳,我把誌民介紹給他。我們談了談吉林省文壇的事。誌民請他向曲有源轉致問候。

今天出發去哈爾濱。

在車上與誌民夫婦攀談。誌民說,1973、1974年沒事幹,老戰友也不來往了。苦惱,鬧心。將來怎麼辦?想的最多的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家裏有縫紉機,兒媳婦的活兒誌民可以做,縫補衣服。自寫打油詩:

學詩學劍兩無成,

如今改行做裁縫。

願為人間添新襖,

不給爛世補窟窿!

粉碎“四人幫”,在《詩刊》工作的孟偉哉和康誌強約誌民寫歡慶勝利的詩;人民日報的袁鷹約誌民寫悼念原公安部長羅瑞卿的詩,誌民問:我寫合適嗎?袁鷹說:你寫合適,你在公安部待過。什麼時候要?下午吧!誌民應急趕寫了二百行長詩《我們的寶劍》。中央一個辦公室來電話說,羅瑞卿夫人郝治平同誌到處找誌民,讓他去一趟。誌民說,寫詩應該寫,上他家就免了吧!他沒有去。後來,郝治平托兩位局長捎信來,感謝他為羅大將寫了詩。在高法審江青的法廳上,誌民見到了郝治平,郝治平再一次表達了感謝之情。《人民文學》的周明打電話給誌民,說看了他的詩,他們全院子的人都感動了。為給《當代》寫歌讚瞿秋白的詩,誌民在瞿秋白犧牲的地方住了三天,還訪問了瞿秋白的已六十多歲的女兒瞿獨伊和瞿秋白的夫人楊之華。誌民說,瞿秋白的政論遠遠超過他的文藝作品。楊之華最早是同一個大地主的兒子結婚,愛上瞿秋白後離了婚,兩歲的女兒是抱過來的。誌民寫彭老總的《你與太行同高》,第一句就說你生前不喜歡拍照,這是在朝鮮,和穀岩爬到牆頭上拍彭老總,彭總發現了,火了:你們搞什麼名堂?給我滾下去!誌民寫了一批挽歌,朱德、賀龍、陳毅……中國將帥們的挽歌。

誌民在“文革”前最後寫的一首詩標題叫《我們準備好了》,還在人民大會堂朗誦了。過了許多年,李瑛說起這首詩,其實對“文革”的到來誰都沒有準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