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也是一樣,如果我們願意換一個角度,也許就會發現許多別樣的精彩。就像我們切蘋果曆來都是豎著切,這好像成為一個不成文的習慣,因為習慣了,誰也不曾想過橫著切,也沒想過為什麼一直都是豎著切,可當一個孩子從一個新的角度橫著切開蘋果的時候,他就發現了隱藏在蘋果裏麵的漂亮的五角星,於是他就得到了以前從沒有見過的驚喜。如果不是因為換了一個角度,人們永遠也發現不了這個五角星。所以,做事不要被固有的思維拘束,要敢於換個角度,或許眼前的情況就會有新的轉機。

在工作中也是一樣,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有發散性思維。而發散性思維就一定要拋開思維定式的束縛,用創新的思維去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

換個角度來看問題,一個重要的方式便是倒因為果、以果推因。普通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先有原因,然後再分析結果。但使用發散性思維,我們可以試著將因果的順序倒過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事情往往就會因此而變得不同了。

對於企業而言,如何將產品的信息傳播出去、獲得廣泛的影響力,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從傳統的角度來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一般是廣告和宣傳。

門達食品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種新的蛋糕,他們想要用這款蛋糕在消費者群體中引發一場流行,為此他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廣告宣傳,電視、車站、報紙和雜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著門達的蛋糕,最終的效果卻不能讓人滿意。

為了讓推廣的效果更好一些,門達公司自麥肯錫聘請了一個谘詢團隊為他們進行推廣渠道的重新設計。在了解了大量有關蛋糕以及推廣方式的信息之後,麥肯錫團隊為他們製訂了一套新的推廣戰略,這套戰略的花費比之前還少,但效果卻非常明顯。

這套戰略的具體措施是,通過個人社交媒介進行傳播,一開始尋找那些在人群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用戶,讓他們用自己的社交媒介將蛋糕的信息推廣給自己的朋友。然後,在他們的朋友圈中形成第一批購買群體。因為這第一批購買者往往是樂於嚐試新事物、樂於傳播新信息的人,美味的蛋糕就借著他們的購買,進入了他們的個人社交媒介。就這樣,一層一層地傳播下去,最終導致了蛋糕的流行。

以上這個故事就是倒因為果的最好案例。從因果關係來講,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先有傳播效果,然後才有用戶。也正因為如此,才誕生了廣告傳播理論:一個廣告通過媒體散播出去,看過這個廣告的人成千上萬,這其中可能會有20%的人接受了廣告當中的商品信息,接受商品信息的受眾當中可能又會有20%的人對商品產生興趣,之後又會有20%產生興趣的人來購買商品。這就像是一個金字塔一樣,受眾從低到高,最後購買商品的是塔尖的一小部分人。

但是,倒因為果的思維邏輯卻是,讓傳播呈現一種倒金字塔的模式。商品先在小範圍內培養一部分忠實用戶,這部分忠實用戶將商品的信息傳遞出去,形成第二層級的商品受眾,第二層級再次將商品的信息傳播出去……

倒因為果的傳播方式節省了資源,同時又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這便是發散性思維的可貴之處。當我們無法用正常的邏輯解答某個問題時,不妨讓思維更活躍一些,換個角度用創新思維去想問題,有的時候,問題就完全不一樣了。

麥肯錫TIPS

在工作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要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要學會批判思考的方法,多角度看待問題,擴散自己的思維,用創新的思維去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