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原則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從家庭到組織,從親朋到公眾,從國內到國際,都存在著平等問題。夫妻平等、長幼平等,同事之間、領導和群眾之間、上下級之間,都應當平等相待,既要反對上級對下級的頤指氣使,也要反對下級對上級的阿諛奉迎,低三下四;在公眾形象中,應自尊而不自傲,自信而不強奸民意;在國內事務中,是堅持平等的人際關係;在對外交往中,堅持平等互利原則,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對待。
在實踐中貫徹平等原則,不僅需要具有平等觀念,而且還要講究藝術。
一位教授回憶在延安見毛澤江時的情景說:“我去見主席,主席拿出紙煙來招待我,可是不巧紙煙隻剩下一支了。我想,主席怎麼辦?他自己吸不請客人吸,當然不好;請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而主席將這支煙分成兩半,給我半支,他自己半支。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主席的隨和、誠懇、平等和親切,這使我很感動,終生難忘。”毛澤東就是這樣把別人看似非常尷尬的事情,藝術地處理好,既禮貌,不擺架子,又給人以親切、誠懇的感覺。
此如,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長者對年幼者可以直呼其名,而年幼者對長者也直呼其名則被視為無禮;拍照合影,如果是家族成員合影,輩份高或年齡大者應安排在中間。中國又接受了西方國家盛行的女士優先的禮儀,發表演說,稱謂上應先女士,後先生;男士應主動邀請女士跳舞。待客時,主人應首先征詢客人的意見。這些禮儀形式的差異以及禮賓過程中的先後順序,並非“看人下菜碟”,而是平等原則的必要補充。
當然,禮儀中的優先,與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有很大關係。以“女士優先”原則為例,在一些國家如巴基斯坦,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在公共場合,如果男女出雙入對,卿卿我我,則被認為是不合禮儀。但是,女性地位並不因此受擾,盡管公共汽車非常擁擠,男士也會讓女士們先上車,車上的座位分得很清楚,女性坐前麵,男性坐後麵。餐廳的情形也一樣,男女桌位分開,一般的餐廳裏都設有“女人巴”或“家庭巴”,陌生的男士們是決不可以隨意過界或上前搭訕的。在中國古代,則奉行是男士優先傳統,這反映了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在目前,沒有女士優先,就不會有男女平等,所以,女士優先是實現男女平等的一種有效途徑。
2.互尊原則
古人雲:“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人際交往,尤其是商務社交中隻有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會融洽和諧。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們對尊重的需要分兩類,即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對獲得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等的願望。來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認、接受、關心、地位、名譽和賞識。一個具有足夠自尊的人總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當缺乏自尊時,就會感到自卑、無望。而最穩定的,因而也是最健康的自尊是以別人給他應得的尊敬為基礎的,而不是來自外部的名聲、榮譽和諂媚。
有這樣一例子,發生在上海國泰電影院:年末,電影院經理把員工包括離退休人員及其家屬都請到電影院來參加一個茶話會。會前,專門製作了這些離退休人和在職職工的生活錄相片,每個人,尤其是離退休職工非常感動。原因很簡單,這些人一輩子幹的工作就是給別人放電影,從來未感受到自己上銀幕是什麼滋味。今天他們有機會在給人們放了一輩子電影的電影院裏,看自己走上了銀幕,感到國泰影院的領導沒有忘記自己一輩子的辛苦,因而很自然地加深了對自己單位的感情,同時也使在職職工感到振奮,團體的凝聚力大增。
互尊是禮儀的重要原則。在商務交往中不論對方職務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樣,才能大小,隻要與之打交道,首先就應尊重他人的人格,做到禮遇適當,寒暄熱烈,讚美得體,話題投機,讓人感到他在你心目中最受歡迎的和有地位的,從而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到與你交往時的心情很愉快,這樣才可能深入溝通,建立感情,達到目的。
3.誠信原則
誠信原則是指遵時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取信於人在人際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