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不流通,煙霧騰騰,叫人頭疼。——大夥兒竟然能挺得住哩。”
“不管怎麼說,總不能在外麵演出吧?”
“祭祀的歌舞都是在露天表演的,天氣再冷也是在外頭。”
三四郎覺得不便爭論,所以沒有馬上作答。
“我認為在室外演最好,不冷不熱。在潔淨的天空下邊,呼吸著清涼的空氣,
觀看著精彩的演出。這時候,戲也才能演得象空氣那般透明、純真而清新。”
“先生做的夢要是編出戲來,就會是這樣的吧?”
“你知道希臘的戲劇嗎?”
“不很清楚,大概是在露天演的吧?”
“是室外,而且是大白天。我想觀眾的心情也必然好。座位都是天然的石頭,
場麵壯大。最好能叫與次郎這號人也到那種地方見識見識。”
又在說與次郎的壞話了。如今,這個與次郎正在小小的會場裏拚命地奔波,多
方斡旋,揚揚自得呢?真有意思。三四郎想,要不是邀請先生,他到底是不會來的。
即使勸他:“偶爾到這種地方看看,對先生來說還是大有好處的。”先生也絕對聽
不進去。最後先生肯定會歎息著道:“真叫我為難啊!”……想到這些,三四郎覺
得煞是有趣。
先生接著詳細地講述了希臘劇場的構造。此時,三四郎聽先生解釋了Thewtron,
Orehestra,Skehe,proskenion等詞語的涵義。①先生還提到,據一個德國人說,
雅典劇場的座席能容納一萬七千人,這還是小的哩,最大的能容納五萬人。入場券
分象牙和鋁做的兩種,都象獎章一樣,表麵上飾有花紋或雕刻。先生連這種入場券
的價錢都記得。他說,當日散場的小戲十二文,連續上演三天的大型戲劇三十五文。
三四郎聽了十分佩服。他嘴裏不住地應酬著,不知不覺來到演出會場的前麵。
①這幾個詞都來自希臘語,意思分別為“觀眾席”,“合唱團”,
“舞台”和“前台”(本來意思為樂池)。
電燈輝煌地照耀著,觀眾絡繹不絕,這場景比與次郎說的還要熱烈。
“怎麼樣?好容易走到這裏,就請進去吧。”
“不,我不進去。”
先生又朝暗處走去。
三四郎好半天注視著先生的背影。他看到後來的人一下車便急忙進場,甚至來
不及領取寄存鞋子的木牌。於是自己也匆匆入場,仿佛是被人簇擁著進來的。
入口處站著四個闊人,其中有個穿寬腿褲子的男子在收票。三四郎越過這個人
的肩膀窺伺場內,會場驟然寬闊起來,燈光明亮。三四郎尚未著意尋找,已被人領
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夾在窄小的天地裏,向四方環顧,五顏六色的衣飾使他眼花
繚亂。不光是他自己的眼睛在動,觀眾身上那些數不清的色彩,也在廣闊的空間裏
各自不停地隨意閃動。
舞台上已經開始演戲了。出場的人物都戴著帽子,穿著鞋子。這當兒,一頂長
轎抬上來了,有人站在舞台正中把轎子截住。轎子放下了,從裏麵出來一個人,這
人拔刀就和擋住轎子的人一陣廝殺。——三四郎根本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他雖然
預先聽與次郎講過這出戲的梗概,但當時沒有在意,心想看了自然會明白的,所以
就敷衍過去了。誰知一看,全然不懂。三四郎隻記得與次郎講過的大臣入鹿①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