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青年修養問題(1 / 1)

《讀者通訊》編者要我寫一篇關於青年修養問題的文章。我不喜歡說籠統的話;不喜歡跟隨人家說,說了許多自己還莫名其妙的話。因此我倒要追問,什麼叫做修養?修養個什麼?修養於青年是否必要?我與讀者都不要冒充內行。我們無妨假作一外行人,從外麵向裏來探求。

什麼叫修養?修養個什麼?我希望讀者告訴我!一個技術家或藝術家,在其技術上或藝術上,都有所謂修養的(除了技巧熟練之外,還有許多相關條件在內);然而現在我們要談的青年修養,怕不是這個吧!或者多少有分別吧!我們又看見:基督徒有所謂靈修,道家則有修煉,佛家則有修持。我們要談的修養問題,就是這些宗教上的修養麼?或者是其中之一,其餘則不是呢?抑或全不是呢?我想在此點上,也許得到幾樣不同的答複。

此外,歐美教育界,近年有所謂心理衛生,似與現在談的修養問題有關;那麼,修養是否就是心理衛生呢?也許有人回答我,現在所談的修養,是指人格修養,心理衛生亦包括在內;至於技術家、藝術家、宗教家的修養,原亦有接近之處,但究非一事——我想這好像是最平正通達的一個答複了。

其實這答複很不夠,很粗淺。我們必要問:

一、何謂人格呢?心理學上有時亦說到人格;就是那個人格麼?像那所說的人格,定須經過修養麼?又常聽說“人格偉大”的話,是否修養了就偉大,不修養就不偉大,從過去許多偉大人物中,能否給我們肯定或否定之證明?

二、談修養而自別於宗教修養,究竟其中分別如何?宗教所給予人格的影響似不可否認。我們隻能進而探究宗教,認識宗教,而後乃能得解決修養上有關的幾大問題。即使最後結論否認宗教亦可,但總不能避開問題不談;談人生問題,談修養問題,而避開宗教不敢談,將必流於粗疏淺薄。

三、心理衛生是從科學來的,我們應當接受;但現在談的修養是否即等於心理衛生?若其內涵超過心理衛生,是否亦有科學根據?我們平日在學校讀書,所領會融會的,都是許多科學知識,現在談修養,至少亦要和平素所講習者相溝通而不相矛盾。凡此等處,希望有清楚的解答。

我的話暫止於此。我隻作問題的提出,暫不從正麵發揮主張。我希望青年留心修養問題,莫忽視,以為不必要;同時我更望留心乎修養的青年,對於我上麵提出的問題,加以考慮。試各本所見作答,彼此討論,或向人請教,不可顢頇籠統。

一、關於修養問題,不宜作空泛的理論;即精辟的格言,亦隻能一時有用,而嫌不夠,最好為親切的指點討論。

二、這種指點討論,在指導的一方麵,必須有其徹底的思想,一貫的精神,否則是無益的,東指西指,亦許更迷惘。

以上兩點,蓋不止說給讀者,亦正為編者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