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60%左右。在宮澤喜一內閣的時候曾經有人提議過是不是要設置一個硬性框框,規定東大出身不能超過50%,結果這個提議遭到了否決。理由是可以在錄用時考慮出身學校,但是做出硬性規定下來的話肯定會招來官司,有人會告你違反憲法侵犯人權,這官司肯定打不贏,還是別做此想的好。

還有一點變化就是在中央衙門裏那種露骨的等級分別沒有了,戰前的高等官是連喝咖啡都不能和雇傭們在一起的,就連判任官都沒有和高等官同席的資格。現在的高級公務員雖然在晉升速度和目標上和普通公務員不一樣,但是衙門裏的專用區域是沒有了。當然實際上高級公務員和普通公務員的社交圈子有點不一樣,兩種人各有各自聚集的場所,但這種場所是自然形成的,不像戰前那樣是規定下來的。

但是這些變化並沒有影響到強大的東大學閥的地位。日本中央政府各衙門課長以上的人事變動都要在報紙上公布,每天報紙的第二版上都有當天的人事變動名單和簡曆,可以說透明度很高。在這些高級官僚民當中找出於東大之外學校畢業的人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上百年的曆史所結成的派閥幾乎是無敵的。不要說是一般私立大學,就是畢業於在日本排名第二的京都大學在各衙門都很難混,因為在東大學曆貴族們看來除他們之外全部都是垃圾。

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明東京大學畢業生們在想些什麼。日本電視台經常有知識競賽節目,收視率挺高。一次有個叫森永卓郎的經濟評論家也去參加這種節目,結果成績黯淡。當主持人問起這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怎麼學富五車而大敗而歸時,森永毫不在意地回答:“我參加這種節目不可能有好成績的,這種節目就是早稻田的人弄出來想羞辱我們東大人的玩意”。這雖然是一句解嘲的玩笑話,卻能用來解釋“東大畢業生”到底是什麼,實際上日本的官僚為什麼一直是大眾攻擊的對象和東大畢業生的這種驕傲不無關係。

2008年原防衛廳長官守屋因為涉嫌腐敗而被收監,因為所牽涉到的金額很少,大家都覺得這個案子有點古怪,結果就有人想到了“學閥鬥爭”上去,因為守屋是東北大學畢業的。

不要說次官了,2009年出過一件這樣的案子,厚生省一位女性課長 被控違法為一個沒有資格享受殘疾人優惠的團體出示假證明,這個案子後來被證明為冤案,但這位課長的簡曆讓大家嚇了一跳,她是高知大學畢業的,雖然高知大學也是國立大學,但人們總還沒有習慣於把高知大學和中央官廳的課長職位聯係在一起。這件事可以用來說明現在日本官僚體係中非東京大學畢業生有了增加,但也可以用來說明東京大學學閥強大依舊。

這樣日本的官僚機構就幾乎是原封不動地繼承了從明治年間開始的傳統,組織和思維方法。日本還是那個日本,官僚還是那批官僚。日本人喜歡論資排輩,舊陸海軍人都特地標出什麼“陸士XX期”,“海兵XX期”,文官也一樣,文官以進省的年份為標識,也有“大正XX年組”和“昭和XX年組”的說法,和陸海軍一樣。戰後沒了陸海軍,陸士海兵多少期的沒了用處。但是官僚的XX年組可是一直繼承了下來,沒有戰前戰後那麼一說。

三十七.衙門八字朝南開

有個日本曆史學家在評價日本戰前史的時候提出過一種很有趣的觀點,他說日本在戰前無論如何不是一個民主的社會,但是卻起碼有兩個地方在實行著“模擬民主主義”,這兩個地方就是“陸海軍和帝國大學”。

他的意思是戰前日本的陸海軍和帝國大學當然不是什麼民主主義的組織,但是這兩個組織在“公正”上卻無可挑剔,而公正是民主主義所要求的一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