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和《浩瀚的大洋是賭場》中談到過日本陸海軍中幾乎僵硬的人事製度,但這種過分僵硬的人事製度在另一方麵反映出來的是公正:不管出身,隻要能從陸軍大學校海軍大學校畢業出來,就能出人頭地。而且陸大也好海大也好,在他們五十幾年的曆史上沒有過一個開後門進去的學生!

帝國大學也是這樣,所謂“帝國大學的公正”也是表現在“分數麵前人人平等”上,不僅在入學時要憑分數進來,出去時還是憑分數去競爭高等文官等公認的好職業,所謂“衙門八字朝南開,有了高分你才能進來”。

既然日本的官僚組織沒有什麼戰前戰後那麼一說,這個傳統在戰後也就自然而然地繼承了下來。

在日本隻有通過了“國家公務員Ⅰ種考試”的人才能成為高級國家公務員,這個考試的難度非常高,高到了即使像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這樣的第一流學校裏麵那部分最優秀的學生如果真要想當高級公務員的話,也要從二年級開始就去專門的補習班就讀才有可能。

本來幾代連續都是東京大學畢業的家庭就很罕見,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民主黨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家族到他父親鳩山威一郎為止是接連三代東京帝大法科畢業,可是到了鳩山由紀夫和他弟弟鳩山邦夫這一代就不同了,鳩山邦夫仍然是畢業於東大法學部,可是鳩山由紀夫就隻考上了東大的理學部,而鳩山邦夫的兒子則幹脆就連東京大學都考不上了。

所以在日本父子兩代都是高級公務員還時有耳聞,比如現在的皇太子德仁親王妃子小和田雅子在出嫁前就是外交官,而雅子的父親小和田恒則曾經做過外務省事務次官。要知道現在並入了國家公務員Ⅰ種考試的外交官考試原來是單獨進行的,號稱是日本最難通過的考試,所以日本外務省有一個古怪的傳統:最牛的人是那些大學沒畢業的。這是因為外務省對是否畢業無所謂,反正進來了之後還要送去國外的大學進修,像小和田雅子就先後在牛津和哈佛進修過,所以都是隻要考上了外務省就立即退學去上班,誰入省年紀最低誰就最牛。

一家三代高級公務員的例子是屈指可數的,一家四代高級公務員則幾乎沒有,東條英機內閣的外相,後來的甲級戰犯東鄉茂德家號稱四世高級公務員,但仔細查一下就能發現其實是把女婿當作養子弄來湊數的,而反過來看日本國會,四世議員根本就不算什麼稀罕。

這樣公務員的選拔方式避免了世襲,也使得成為了高級公務員的那部分人能夠珍惜羽毛,做到不那麼腐敗,但同時也給高級公務員帶上了一個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形象。

事情就是這樣都有兩麵,就連日本官僚製度中一些原本是為了維持這個製度的小細節到最後都會成為大問題。

讀過筆者《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和《浩瀚的大洋是賭場》的讀者可能會記得日本陸海軍中有什麼軍刀組,吊床號之類的名次問題。日本人沒事喜歡排名次,在官僚製度中也是這樣。日本官僚製度有一個很重要的名次就是考試的名次。戰前是高文的名次,現在則是甲種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名次。考生在通過了甲種國家公務員考試之後接到的合格通知書上上麵還標有在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名次以及自己所報考的省廳中的成績,這個考生進了那個省廳之後的仕途在很大程度上由這個名次所決定。

這麼做的考慮當然一部分是出自“學而優則仕”的儒家思想,但還有一個效果是很實用的:就是避免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