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兔$$在$$線$$閱$$讀$$
和田博雄轉向GHQ求援,而醒過神來的GHQ也認識到了農村問題的重要性。麥克阿瑟是一個堅決的反共主義者,他認為隻有解決土地問題才能剝奪共產黨的宣傳工具,土改是防共的重要一環,所以GHQ不但全力支持和田博雄的土地改革,還進一步指出了和田的法案的不足之處,要加大力度。在GHQ的支持下,在吉田茂組閣時入閣擔任農相的和田博雄最後從1947年到1950年花了三年時間完成了日本的土地改革。
日本土改的內容是:國家強行收購家不在農村的地主的全部土地,對於家在農村的地主,北海道地區留下四萬平方米(約合61市畝),其餘地區留下一萬平方米(約合15.3市畝),其他土地由國家強行收購賣給無地農民。日本政府總共從252萬戶的地主手裏購買了相當於總耕地麵積的35%的土地賣給了420萬戶無地或少地農民。
當然這隻是在名義上的“買”和“賣”,實際上就是搶奪,先不要說價格非常低廉,光是通貨膨脹的速度就已經使得那個價格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日後日本的地主們一直在打土改的官司,但由於麥克阿瑟民主改革已經變革了過去地主得以存在的社會基本結構,所以地主的抱怨始終沒有人理睬,雖然日後也給過一些“補償”。但那個“補償”也還僅僅是是象征性的。
日本農林官僚還不止是搞了土地改革,更加不可思議的事是他們在土改的成果上實現了個體經營的日本農民的集體化。提起“集體化”就會有人想起斯大林主義的集體農莊那種基於強迫的行政組織,日本農村的集體化不是這樣,而是由分散的單幹農民以“農業協同組合”的形式進行的一種合作活動。日本的農民除了生產活動仍限於各自的農田之外,其他方麵的經濟活動全是通過農協進行,從購買種子,農機具一直到出售農產品。日本的農民不在市場自己出售農產品,全部通過農協進行,什麼農產品定什麼等級,什麼等級以上才可以在市場上出售,以什麼價格出售全部由農協決定。不夠等級的農產品的除了自己吃之外全部銷毀,絕不上市場流通,以這種方法維持價格體係。因為有了農協,外國產大米一粒不準進入日本,十幾年前那次由於冷夏引起的大米不足是例外。現在WTO規定不能禁止大米進口了,日本人也有辦法,把進口的大米放在倉庫裏,過幾年拿去支援國外災害,好在這個世界到處有災害。就是不準開放農產品市場,還沒有人敢發一句牢騷。
四十.黃色工會
日本的勞資關係是很受人羨慕的。稍微大點的日本企業裏都有工會,但美國人在評價這些工會時公然稱這些工會是“黃色工會”,當然現在已經不太用“Yellow Union”這個字,而是改用“Company Union”(企業工會)這個字,實際上這兩個字是一個意思。在戰後初期日本發生了大規模勞資衝突,除了1947年被麥克阿瑟勒令中止的“2.1大罷工”之外,還有1948年到最後連美軍的坦克和裝甲車都出動鎮壓的“東寶爭議”了,有句笑話是說當時唯一沒有出動的武器就是軍艦。
從那之後,1949年接連發生發生了下山事件,三鷹事件,鬆川事件等有名的“國鐵三大疑案”,最後一直發展到了東芝爭議,這一連串事件的背景都一樣:1948年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成立和1949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