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產省的人事評價標準在日本各衙門中也是很特殊的,有一條“創發”的要求和評價,就是幾乎半強製地要求官僚們不斷提出新的產業政策和實行這些政策的法令,因此也有人揶揄通產省是“主意省”,因為通產省的主意實在太多,而這些主意幾乎都牽涉到別人的防地,所以老是在和別人吵架,這樣通產省也以“吵架省”而聞名。 思 兔 在 線 閱 讀

比如小說《官僚們的夏天》的主人公,當時的通產省企業局局長佐橋滋(在小說中的名字是風越信吾)就企圖通過一個叫做《特定產業振興臨時措置法》的法律來強化日本汽車,造船和一些其他產業,但最後他失敗了。所以小說的題目非常貼切,因為夏天完了就是秋天了,上世紀60年代確實是日本官僚們最後的黃金時代,從此就走下坡路了。

四十五.修改《電力事業法》的實例

日本的九大電力公司壟斷了全國的電力事業,而且電力行業和別的行業不同,發電供電和用電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就使得其他人無法參與這個行業的競爭。但同時也正因為發供用三位一體的特征使得電力行業不容易在追求經濟效率的同時滿足所有用戶的要求。這樣那些在生產中要耗用大量電力並且不能對停電風險承受力較小的公司都傾向於籌建自備電站來滿足自己的一部分需要。這種自備電站的規模一般都不小,從經濟效率方麵以及啟動速度方麵考慮都希望能夠實現持續運行,這樣就和電力公司的運行方式產生了矛盾。隨著經濟自由化的逐步擴大,要求從行政上就使得電力公司放鬆壟斷程度,讓自備電站發出來的電除了供本公司自用之外也能夠加入電網供其他用戶使用的呼聲越來越大,這就是所謂“電力自由化”。

1993年左右在通產省裏開始了一輪是不是要修改《電力事業法》的議論。日本的電力公司都是民營企業,政府衙門不能直接管理,但政府可以通過製定和修改各種法律法規來監控各電力公司從而管理電力行業,電力行業的主要法律就是這個《電力事業法》。有關電力行業的法律和法規都由通產省的公益事業部管,這個部總共有10個課,8個室,除了電力行業之外還管理著煤氣行業。部的中心是計畫課,計畫課實際上掌握著公益事業部預算,人事和政策的檢查權和決定權。所以修改法律的工作肯定是從計畫課開始。

通產省有一個“創發”的人事評價標準,就有人注意到了日本電力價格昂貴的現實,想學習美國的經驗,有效地利用自備電站的發電能力,在電力公司和自備電站之間展開競爭從而使得電力價格降下來。

有關修改《電力事業法》的構想在1992年左右在公益事業部裏一個跨課的自由學習會(日語裏叫“勉強會”)裏被提出來的。通產省裏這樣的自由學習會不少,誰都可以掛塊牌子找幾個誌同道合之人來研究一個題目,隻要能提出有人感興趣的題目就行。這種學習會主要是大家利用業餘時間聚在一起研究國內外的現狀,估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