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那些肯花大價錢接受下凡官僚的企業為什麼要這麼做的道理也是十分好理解。直接的官方訂貨也好,間接的政策傾斜也好,這些大企業基本上都是明裏暗裏被這些官僚的出身衙門所照顧著的,接受幾個下凡的官僚,也就算是給一些不觸犯法律的回扣而已。
但這樣一來,衙門和企業的關係就會發生變化,官僚們會有意無意地把這些企業看成“自己人”,因為那很可能是將來就職的地方。這樣一來在處理問題時就不要指望本來應該是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的官僚們還能繼續保證公正,久而久之也就出現了現在經常為人詬病的所謂“官民愈著(官商勾結)”。
然而大企業的數量本來就有限,而大企業中能夠安排這些官僚們的位置就更加有限了,更何況比如文部省,農林水產省之類的衙門和企業的來往不多或者沒什麼來往,這時怎麼辦呢?這時的官僚能自己動手製造出來一些半衙門式的地方來下凡。日本各種半官方的行業協會團體特別多,因為他們的後盾就是政府衙門,所以每個團體都能夠弄些什麼規定或者限製或者需要認可的資格出來,如果不得到他們的認可,不能滿足那些協會團體的規定或者限製就不準你做生意,而這些個行業協會團體基本上都是下凡的官僚們在運轉,而不少這些個行業協會團體存在的本身就是為了要接受下凡的官僚們。
而這種協會林立的現象還會進一步發展,到後來除了這些協會之外,為了便於官僚下凡還會製造出一些近似於國有企業的那種幹實體產業的法人,就是連本來應該是這個衙門份內的工作也幹脆采取外包的方法轉了出去。
實際上這些官僚下凡帶來的弊病並不隻是現在才有,而引起人們注意,受到輿論和傳媒的抨擊則是在這十幾年。這裏麵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十幾年中日本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是那麼生機勃勃,勢頭席卷全球,收益極佳的日本企業現在在世界各地都陷入了苦戰的局麵,“朝為座上客,夕為階下囚”的局麵對日本企業來說不是什麼不可想象的光景了。連包括山一證券和北海道拓殖銀行這些曾經是在日本也是屈指可數的銀行業證券業大企業照樣破產倒閉,更不要說從一開始就沒有“永遠不會破產”那麼一說的其他行業了。
日本的企業已經不是永不失業和收入永遠遞增的保障,日本民間企業的平均工資在逐年下降,而且還有破產倒閉的風險,這樣原來所存在的“職業官僚們的生涯收入低於民間企業高管”這句話就不再成立,反過來公務員職業無論是在就業還是收入上所表現出來的安定性變得非常引人注目。事實上現在公務員職業已經成為了年輕人在選擇職業時的首選。這裏的“公務員”概念和這裏所討論的“高級公務員”並不完全是同一個概念,這個“公務員”包括了所有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以及職員,也就是所有從稅收中開支薪水的那些人。
隨著公務員職業變得更加熱門,社會對於公務員的目光也就變得更為挑剔,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對於貪汙腐敗等違法行為的取締肯定變得更加嚴厲,而“下凡”這種原來是合情合理的製度也就變成了批判的對象,因為現在已經不再存在使得“下凡”是合理的哪些因素了。
實際上日本職業官僚的沒落並不是因為近年來由於經濟不景氣而使得社會輿論變得更加嚴厲和挑剔,事實上日本職業官僚的沒落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逐步開始了。
五十三.敲響官僚喪鍾的田中角榮
從法理上來說,不管是原來的“帝國高等文官”還是現在的“高級國家公務員”都不是衙門的大總管,無論事實到底是怎麼回事,反正各衙門的大總管都是大臣。戰前的大臣是天皇欽點的首相指派的,而現在的大臣是身為議會多數派領袖的首相指派的,這裏麵的區別就很大了。
戰前的首相隻對天皇負責,所以指派出來的各位大臣不少就是高等文官出身,而首相本人除了軍部的丘八之外,也都是從高等文官過來的,那時候雖然也有帝國議會什麼的,但政治家什麼的沒什麼市場,整個日本除了丘八就是帝國高等文官了。
戰敗了,丘八們被一掃而空,但高文組不但沒傷什麼元氣,反而比過去要精神的多了,隻要看看戰後的首相名單就知道了。吉田茂,蘆田均,鳩山一郎,岸信介,池田勇人,佐藤榮作,三木武夫,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宮澤喜一,不都是高文組的嗎?
不對,還有個田中角榮。
在佐藤榮作和三木武夫之間,確實還有一個不應該被忘記的田中角榮。
同時田中角榮也是無法被忘記的,他雖然不是什麼出類拔萃的政治家,但是提現代日本政治史就一定要提這個名字,這不僅是因為赤摞裸的金權政治,日本官僚們的喪鍾也是由他敲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