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構思時間用了一年。一年期間,我和著名劇作家張子良先生,曾數度深入到陝北的最僻遠的山村,采訪和深入生活。接著,我們用搜集到的素材,基本上是各寫一半,完成了長篇電視係列劇《好戲連台》。這個長篇小說《最後的民間》,是在我的那一半腳本的基礎上,重新寫作的。
我原先想將它寫成一部輕鬆的、調侃式的、可讀性強些的、具有票房價值的作品,但是,在寫作途中,我明白了,我不可能淺薄。這部小說,在具有以上的特征之外,它還是一部深刻的和嚴肅的作品。我像一個視世界為掌中玩物的陰謀家,在自己的鬥室裏精心營造著它,夜以繼日;並且手中叼著一支高檔香煙,吞雲吐霧。
作品完成了。我像交出一個自己生產出的嬰兒一樣,痛苦地交出它。它將離開我而獨立存在了。此刻我眼睛有些潮濕,心中有一種失重的感覺。我是太累了,容我下一段休息休息,待體力有所恢複後,然後去新疆,完成我醞釀了二十年的另一長篇《要塞》。《要塞》的故事梗況,已先期發表在1995年第2期的《女友》雜誌上。
再嗦幾句。烏納木諾曾經稱他的國人唐·吉訶德,乃是西班牙的民族靈魂,西班牙委托一個叫唐·吉訶德的人做過的一個夢。這裏,如果不算唐突的話,我想說,烏納木諾的這段話,同樣地可以幫助讀者進入這個《最後的民間》。
鑼鼓長了沒好戲。謹贅言於上。
高建群
1995年秋稿成
2007年春稍作改動
第一章 心髒開花
陝北地麵,無定河以遠,群山環拱中,有個小鎮,叫六六鎮。啥叫"六六",這名字生得有些古怪。有好事的人,一番考證,從而知道了,這一處地麵,正是當年陝北鄉黨李自成揭竿而起的地方。
李自成把自己的年號叫"大順"。"六六大順"、"六六大順",卻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句口頭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個數字,陝北人獨喜歡這個"六"字,認為它大吉大利,大富大貴,而且言談口語之間,將它和大順聯係起來,故有"六六大順"之說。李自成當年給自己的王朝命名,正是出於這樣一種心理。
考證認為,大順王朝既歿,陝北鄉黨捶胸頓足之餘,將這個原來叫太平鎮的地方,易名"六六鎮",算是對鄉黨的一點紀念。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偌大中國地麵,若要刨根問底,想來這一類掌故,不在少數。僅就六六鎮而言,它治下的許多村名,許多姓氏都有講究,稍稍刨根問底,都能找出一些有趣的東西來。
有個村子,通村姓。這個""姓,就姓得有些古怪。原來這一村老少,卻是皇子皇孫,金枝玉葉。曆史上的某一次兵變中,帝王之家乘一條船倉皇出逃,溯黃河而上,落腳在此。原先的姓不敢姓了,就取一個"帝"字,加一個"舟字底",權且姓""。
又有一個村子,通村的人,古曆的正月十三這天,閉門不出。這是什麼緣故?這個村子,通村姓楊,細細考察,卻是當年楊家將的後裔。楊家北征遼國,正月十三日那天,有過一次大的兵敗,從此子子孫孫們在正月十三那天,閉門不出,羞於見人。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