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文化長短之比較
這裏我預備介紹過去鄒平鄉村工作之一根本思想。先問何謂文化?文化就是吾人生活之所依靠。生活要依靠農業工業各種生產,那末農業工業及其相關之一切皆為文化。此即文化中之經濟方麵。但生活所依靠還不止此。假如社會無秩序,人們不能安居樂業,則又何從有生產有經濟呢?所以法律、政治、道德、宗教……這些,造成秩序,維持秩序的一切東西,皆文化一大重要部分,但文化仍不止此,單單經濟政治還不夠,還有產生經濟政治,包含經濟政治的一種東西。這就是學術與教育。因為人類生活方法,不靠先天本能,而是靠後天發明創造,及其傳習,這就是學術與教育了。在這其中,文字和書籍,非常重要,因為教授與學習,必得靠它。從農業工業到法律、宗教,都離不開教學,也就都離不開文字與書籍。俗常單指筆墨生涯之人謂文化界,那即是狹義之文化。總起來說,文化應包含:經濟、政治、教育學術三大部分。
二.西洋文化的長處在人對物
現在來比較中西文化之長短如何?我們可以答複一句:西洋長處在“人對物”;而中國長處則在“人對人”。
何以言之?此須先說明人類文化原包含“人對物”和“人對人”兩大部分。所謂物,即指大自然界之一切,不但山川草木鳥獸皆在內,就是人的身體也在內。人的生活一時不得離開自然界,自然界可以養活我們,但我們如不能控製它、利用它,它也能成為我們的災害。但如何能控製它、利用它呢?那就要從明白它、了解它入手,此即科學之事。近代西洋人最偉大的成功即在科學技術之進步,為古人之所無,亦為他方人之所無。所以說西洋人長處,在“人對物”。
有“五四”運動以來,揭科學與民主為兩大口號,人類近代西洋所長,在此二者。然而民主卻不屬“人對物”之事……它是人對人之事。我說西洋長處在“人對物”,似乎未說盡。其實不然。為了討論此一問題,必須講一講何謂民主。
三.何謂民主
民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常看到之一種精神。此種精神,從一根本點發展,分析之,可得出五點:
(一)我承認我同時亦承認旁人。我有我的感情、要求、思想、意見,種種;旁人亦有他的感情、要求、思想、意見,種種。所有這些,我都要顧及,不能抹殺,不能排斥之,滅絕之——這是第一根本點。反之若“有己無人”便是反民主。
(二)從承認旁人,就有“平等”這一精神出現。那就是承認他人,亦不比我低下。反之“惟我獨尊”,便是反民主。
(三)從彼此平等,就有“講理”這一精神出現。那就是彼此間的問題,由理性解決。什麼事大家說通,你亦點頭,我亦點頭,就行了。不能硬來,不能以強力來行己意,凡不講理,要“以力服人者”,都是反民主。
(四)從平等,講理,就有“多數人,大過少數人”之一承認。此即召開會議,取決多數是也。
(五)關涉到大家的事,當然大家商量決定;若與大家無涉之個人私事,便應聽其個人自主,此即“尊重個人自由”是也。總起來說,所謂民主,蓋包含這五點意思,而末後四點,皆從第一根本點推演下來。
四.中國人究竟缺乏什麼
中國人缺乏民主精神嗎?不見得。中國古訓講“忠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承認旁人之精神,何等明白?還有中國最講禮讓,其一種尊重旁人之精神,充分可見。既然有此一根本點,則其餘四點,相隨而來,尤其富有第三點“講理”之精神,俗語“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即其明證。
然而“民主”何以現在竟為一新鮮之物呢?我的回答是:中國人雖不缺乏民主精神,但他自古缺乏集團生活。集團生活,家族生活,同為最早人群所固有,但西洋人則偏趨於集團生活之路,中國人則偏趨於家族生活之路。由於缺乏集團生活,故缺乏團體內開會取決多數之習慣——民主之第四點。由於缺乏集團生活,故缺乏團體不幹涉個人自由之習慣——民主之第五點。換言之,中國所最缺乏者,是“政治的民主”。今天感覺新鮮者,亦隻是“政治的民主”而已。乃至在政治民主上,民有,民治,民享三原則,中國亦隻缺乏民治(bythepeople)製度而已。關於此層,梁任公先生《先秦政治思想史》裏麵說得很明白,關於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一層,在我的《中國文化要義》一書裏,言之甚詳。這裏隻說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