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從小就特別有語言天賦,九個月大的時候就會說話,一直是讓我這個媽媽驕傲的“天才寶寶”。可是,讀小學二年級的一次測驗中,女兒的英語竟然不及格。而且我還發現,女兒變得自卑了,開始厭學,患上了“周一恐懼症”。
作為媽媽,我開始深深地反思:女兒的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又該如何去解決?
上小二的女兒英語竟然不及格
有著如此出眾的母語天賦,又有著學英語的媽媽、學日語的爸爸,我怎麼也不會想到,林克日後的英語學習竟然會是如此地艱難!
林克二年級下學期考完期末考試,在家休息了幾天,返校領取暑假作業本和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的成績報告手冊。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向不太重視的我,漫不經心地翻看著林克領回來的成績手冊,猛然發現英語期末成績一欄中的大寫英文字母“C”。
林克學校的成績評價體係依次為:A+,A,B+,B,C+,C。據林克說,全班隻有她和另外一個同學是代表著及格邊緣,甚至可能是不及格。我連忙拿出林克剛學完的英語課本,讓她試著讀一讀其中的課文,發現林克讀得很磕巴,很多單詞甚至不會讀。也就是說,這個“C”對於林克來說,確實“當之無愧”,並非是發揮不好的一次偶然失誤。雖然我並不是“唯分數論”者,但起碼也得考個B之類的,不能不及格呀。
林克小時候極有語言天賦。9個月就會有意識地指著各種各樣的燈發出“燈”的音;一歲時,基本上能表達和她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甚至會經常說出主謂結構的句子,比如“勺勺掉”、“寶寶餓”等等。當時,我以為這些都是一歲的孩子本來就該會的事情。在阿姨無數次提醒我說,和林克經常一起玩的同齡孩子這個時候連“爸爸”、“媽媽”都不會說時,我才猛然發現自己生了一個語言天才!
記得林克1歲5個月時,我們帶她回老家過春節,在火車上,林克對著車窗大喊:“太太公公快出來,陪寶寶玩!”;晚上睡覺前,林克對我說“媽媽抱抱寶寶,寶寶要睡覺覺”。這可是兩個帶有因果關係的完整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