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林克的現狀始於過早上幼兒園時慢慢積累的後果,其主要責任在於家長,在於我這個媽媽。
也正是在這時,我的一個好友也碰到類似的問題:她的兒子在上小學4年級時,有一次課間去洗手間,被幾個更高年級的男生打了幾拳。由於害怕再碰到這些男生,好友的兒子開始懼怕上學。好不容易挨到小學畢業,好友托關係為兒子找到一所不錯的中學,以為一切可以結束了,懼怕上學的陰影從此不再纏繞,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好友的兒子出於對新學校這個陌生環境的更加強烈的恐懼,從此不肯再踏進校門!
於是,本該上初一的12歲男孩,早早地結束了學生時代,從此在家裏過起了“軟禁”般的生活。
好友每每給我電話,總是在電話那頭哭訴,何時才能讓在家已閑呆4年之久的兒子走出家門,重返校園。好友兒子的前車之鑒,無形中又增加了我對林克現狀的擔憂,讓我變得焦慮不安。
在林克上幼兒園的四年裏,作為媽媽的我,可以說無憂無慮。林克讓我自足,讓我快樂。當時的我,全然沒有意識到危機已經潛伏。那時,林克是那個讓忙碌了一天、拖著沉重腳步的我,加快回家步伐的那個人;而林克上小二時,則成了下班往家裏趕路的我,不知不覺中放慢步伐的那個人。
麵對林克因為害怕丟書之類的小事哭鬧不停時,我已經顧不得思考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我隻要女兒今晚不再哭泣,能夠做個好夢,睡個好覺。
於是,我總是這樣安慰她:孩子,丟書,別害怕,媽媽明天一早就陪你去學校圖書館買新的,買不到就給你複印;老師,也別害怕,媽媽已經同老師說好,即使你沒帶書或上學遲到,老師也不會批評你。
然後我再把自己編造的故事無數次地重複給林克聽:孩子,媽媽小時候呀,家裏窮得買不起書。有一次,媽媽竟然把整個書包給弄丟了,那時候,丟了整個書包可是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媽媽的書包和書呀,都是外婆借錢買的,哪裏還有錢給媽媽買新的,氣得外婆把媽媽痛打一頓;那時候的老師也特別凶,罰媽媽在教室外麵站了整整一個上午。媽媽整個學期都沒有書,今天向這個同學借,明天向那個同學借,同學又經常不借我,還嘲笑我。但媽媽無所謂,還是整天樂嗬嗬的。而你呢,丟了書,媽媽不會打你,而是會給你買新的,還要安慰你,老師呢,也不會批評你,而且這書也許根本就沒丟,正躲在學校的櫃子裏呼呼地睡著大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