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結束了一年痛苦萬分的幼兒園寄宿生活,我們花了一筆巨額讚助費,為她選擇了一所以快樂教育著稱的小學,以求心理上的慰籍。
林克不自信、不愛展示自己、不愛動手、上課不發言等弱點,始終是我揮之不去的心病。
林克所在的小學,周二和周五下午沒有課程,家長可以給孩子報課外興趣班。為了幫助林克改掉上麵的這些弱點,我們又一次在沒有征求她同意的情況下,一廂情願地給她報了企圖鍛煉動手能力的“清華小小科學家”和鍛煉她能夠大膽展示自己的舞蹈課,利用課外“興趣班”繼續折磨孩子。
由於上“清華小小科學家”這個興趣班的孩子很少,老師又特別負責,表示要給每個孩子同等的鍛煉機會,尤其是膽小、不愛動手的孩子,是老師關注的重點對象。林克在這堂課上精神的緊張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林克從一年級開始,就不肯穿裙子,連色彩稍微豔麗一些的服裝也不願穿,原因是不想讓別人關注自己(林克至今還是不肯穿裙子),這是一種多麼不自信的表現!而我和所有媽媽一樣,希望把女兒打扮得像個美麗可愛的小公主。
我想象著林克每周二下午在學校的課外舞蹈“興趣班”上,穿著粉色的芭蕾服和紅色的舞鞋,那輕快、優雅的舞姿,一定很美麗。可是林克卻是這樣對我形容自己的感受:“媽媽,你知道我的感受嗎?穿那種衣服,感覺跟沒穿衣服一樣!”
就這樣,“興趣班”成了林克沉重的心理負擔,成了牛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將林克壓垮。
四、第四個錯誤:輕視成績,導致成績不理想--最後的導火索
小學三年級前,我們對孩子的學習很不重視,認為小學階段,應該以體育、音樂、美術等興趣課程為主。這些興趣的培養,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小學生沒有必要學太多知識性的東西。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在學生時代,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而我覺得,自己現在工作能力的強弱、生活得是否幸福,和當時的學習成績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