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信息至關重要。就好比互聯網的海量信息需要搜索引擎,於是我們有了百度;但是百度不能幫我們做完所有事情,從已獲取的信息中去偽存真,需要開動我們本身的搜索功能,這需要靠我們平常的專業積累。人們常說“人生關鍵的路隻有幾步”,具體到某件事情也是一樣,關鍵點隻有幾個,看你是否能抓住,這是需要天賦和後天培養共同作用的。
當你獲取幾個關鍵點後,可據此作出假設,預設出若幹種可能的方案,它們的投入產出大概是什麼樣的,最突出的風險和收益點又在哪裏。
3.與利益相關者商量討論。
再其後,初步驗證。方案對比古人已告訴我們一個基本則: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但最明白“害”與“利”的是當事人,與他們溝通可能會有事半功倍的收效。這時,可以找與此事關係最為密切的若幹人做谘詢,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從多個方向對自己的判斷做初步驗證,並綜合權衡。
4.麵對分歧,要從全盤出發獨立思考利弊得失,勇敢地做決定。
最後,是做出判斷。我們鼓勵獨立決策。很簡單,選項為多,如果決策者仍為多,過多的變量會令決策過程動蕩不堪,很容易陷入互相扯皮、來回反複的泥潭,最後耽誤了時間,造成錯失時機。在之前充分*的基礎上,事件負責人已對事件有了比別人更為充分的了解,應該能夠獨立做出最優的決策,因此最後一步鼓勵“集中”。事實上,相關心理學研究發現,群體決策的效率和準確率不高,而且往往出現事後“群體不負責”現象。
5.第二步、第三步才是難點。
這個動作分三步走,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錯誤的結果。第一步一般應該沒什麼疑問,但能夠做好第二、第三步就不容易了。
有時候因為與少數人商量了,就會不由自主受到影響,按其中某一個或幾個人的意見來做決定,尤其是其中存在權威人物的時候。如果事後結果與預期不符,還會很委屈,認為“大家都說他很牛,聽他的話沒錯啊”。這就是沒有完全吃透則。
要記住,我們說的是“與少數人商量”,但“自己做決定”,商量是聽取意見,但不是用他的意見代替你自己的,你才是真正對結果負責的那個人。你們角色和視角的差異決定了彼此是不可互換的,“參謀”再足智多謀也代替不了將領,因為所有的後果都要拍板的人來承擔,而不是出主意的人,一定要明確這一點。
【解決力自測】
公司要開年會了,對於年會的形式有兩種不同意見,大部分員工希望在海洋館做遊園會,而公司高管希望是聯歡晚會的形式,包括CEO本人在內。作為HR部門的執行者,你被領導委派做可行性調查並給出建議,你將如何權衡這兩種意見,並給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壹百度2 第二部分 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判斷力(2)
“麵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和快速發展的產業,如果能及時、準確地把握產業機會,就可能規避風險並快速獲得成功,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的判斷力。”
【職場價值觀】
有一次,百度針對在校大學生求職前的心態進行調查。那次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到目前為止,你所取得的成就有多少來源於個人努力?“90%”,“70%”,大學生朋友們給出的答案幾乎全部高於50%。
有趣的是,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一項針對企業家的調查中,很多企業家對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最高不超過30%,最常見的答案是在10%~20%之間。個人努力以外的成分是什麼?SOHO中國事長潘石屹給出的答案是“大勢”。他覺得“勢比人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被視為“80後財富新貴”的茅侃侃,則有點兒極端地認為,人的成功,99%靠運氣,1%靠自己。
不論他們的觀點是否正確,可以肯定的是,當我們離開校園,進入職場,與這個社會接觸的表麵積越來越大,我們無法駕馭的東西就越來越多,比如大勢和運氣。大勢如水,可以載舟,可以覆舟。我們雖無法駕馭,但可以判斷它,並采取合理的行動。這種判斷力超越了我們身上其他的能力,對我們未來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
【李彥宏實踐】
“你們不讓百度做獨立搜索引擎,那我也就不幹了。”2001年,在時任百度深圳分公司總理劉計平的辦公室,Robin正通過電話參加事會議,幾乎從沒發過火的他低沉著聲音說。
正是在這次會議上,Robin首次提出百度轉型做獨立搜索引擎網站、開展競價排名的計劃。然而,令Robin始料不及的是,這個提議遭到股東們的一致反對。
股東們之所以反對,一是因為對搜索行業不是特別熟悉,對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不是特別理解;二是因為雖然在付費排名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畢竟剛剛開始,未來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在全球互聯網行業還在遭遇寒冬的大背景下,百度不如穩紮穩打地做好目前的工作,少冒險少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