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流芳百世(1 / 2)

第二十章流芳百世

公元前305年8月,是個不同尋常的季節。

它是個成熟的季節,豐收的季節。當鄒魯大地上的人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當中時,孟宅也傳來了豐收的喜訊。——熔鑄了孟子畢生思想和靈魂精華的著作《孟子》終於完稿了。

正是要完成《孟子》這部著作的宏大心願,支撐著這位本來已經風燭殘年的老者焚膏繼炅、夜以繼日,可以說他是為精神而活著的。在著述《孟子》期間,他的疾病時常發作,弟子們都替他憂心,但他知道自己不會就這樣死去的,他的心願還沒有完成。所以每次他都能從疾病中站起來。

聞聽孟子著書成功,鄒穆公不顧年邁,特地從嶧山來到因利渠畔向孟子道賀。而且還在因利渠畔設戲三天,表示舉國同慶。其它諸侯國的人也有前來道賀,人們奔走相告,共同慶賀。

也許是精神鬆懈了,加上前段時間過度勞累,近日裏連連接見來道賀的人,生活規律也打亂了,孟子的舊病複發。但他本人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悲觀,他著書的曆史使命已經完成。“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留待後人評說,立功是他一生為之奔波的理想,雖然最終在現實中黯然收場,立言他能夠做到而且已經做到了,那麼此生應該是差可告慰的了。所以他能夠坦然麵對一切。

書稿完成以後,他讓萬章將書稿重新審了一遍,然後讓弟子們分頭抄寫,並分給每位弟子三冊,作為對弟子們的饋贈。這些弟子長年以來,拋妻別子,隨著他四處奔波,在他身陷困厄當中時依然不離不棄,如果不是這些弟子的支撐,他艱難的人生曆程恐怕會更加艱辛。

萬章在審稿時,將夫子書中所寫到的孟軻全部改成了孟子,以示對恩師的崇敬。

孟子身體每況愈下,肋下疼痛難忍,腹脹,食欲不振,四肢無力,而且迅速消瘦。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裏,他已經變得呼吸困難,難以端坐平臥了。而且隨著惡心嘔吐,還吐血。弟子們已經請過許多醫生,服過不少藥,但都沒有什麼成效。

夫子病重期間,弟子們輪番晝夜守在他的病榻前服侍他。對他因為病疼所受的痛苦,弟子們都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想替夫子分擔卻又不可能,精神上也是倍受折磨。夫子一生為民請命,提倡仁政,然而在病疼麵前,竟然也是如此無力,如此無奈。在上天麵前,每個人都顯得如此渺小,如此無助。想著這些,弟子們一個個潸然淚下。

在病重期間,孟子一神誌一直是清醒的,思維也很清晰。為了安慰弟子們,他總是盡力坐起來,依舊和弟子們敘談著。而且他還勸告弟子:“你們為什麼總是這樣悲傷呢?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我已經活到八十五歲了,該做的都做了,雖然仁政的理想不能變成現實,但有一書留傳於世,有眾高足繼承仁政事業並為之奮鬥,我就是死了,又有什麼遺憾呢?”

說完這些後,孟子閉上了眼睛休息片刻,然後說:“我很久沒有聽到公孫醜的琴聲與萬章的歌聲了,你們為什麼不再彈一曲,歌一曲,來驅逐這悲哀呢?……”如是公孫醜調琴,萬章伴唱了起來。

聽著琴聲與和唱,孟子變得越來平靜了。在歌聲中,肉體上的痛苦仿佛慢慢消失了,靈魂慢慢地進入了一種衝虛淡泊的境界,仿佛自己進入了天地萬物的涵蘊當中,就像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無欲無求,卻澄澈明潔得沁人肺腑。前塵往事,都已匆匆掠過……這種人生至境,也許隻有經曆了一切,看透了一切的智者才能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