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伯格一家和主教一家邀請安徒生一起出遊,他們乘著船在河上遊覽。河麵上風光旖旎,他們暢所欲言,談論著這幾年的變化。安徒生跟他們暢談小時候的情況和這幾年在外的見聞。母親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兒子,看到兒子“像伯爵的孩子那樣受到尊敬”,興奮得老淚縱橫。
在回家的路上,安徒生對母親說:
“媽媽,當我還像隻醜小鴨那樣不受人待見的時候,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今天。”
母親頻頻點頭,抹著淚水說:“是呀,兒子,做一萬次夢都想不到!感謝上帝!感謝!”
安徒生去看望曾為他寫介紹信的書商艾弗森,向他表示感謝,艾弗森非常高興。連連說:“孩子你終於闖出來了!好好!我一直相信你會有出息的!”他的大孫女凱莉·艾達更是高興。她體弱多病,但喜歡幻想,愛好詩歌,安徒生覺得自己和她特別相像,和她特別投緣,很喜歡她。後來他們倆成為十分親密和忠實的朋友,經常互相寫信,互訴衷情,探討文學和人生。她是安徒生一生的知己。
安徒生在歐登塞探親訪友之後,依依不舍地告別母親和鄉親們,回到了斯拉格爾斯學校,又開始了緊張的學習生活。他依舊非常勤奮地學習,通過刻苦努力,不斷進步,隻有取得好成績,才能爭取升級的資格。每升一次級,學習壓力自然就更大一些。這也是安徒生前進的動力。
回到學校,一切照舊,梅斯林校長在課堂上,仍舊喜歡諷刺和挖苦學生。怎麼說呢?雖然他有學識,寫出了許多作品,但也許他並不適合教學。要知道,一個教育者,總是冷嘲熱諷,摻雜著譏笑和不耐煩,不斷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可能引起學生的心理疾病。
安徒生就很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心力衰竭。每當他上課的時候,安徒生總是抑製不住地緊張,不由自主汗水淋淋。常常是梅斯林校長一提問,安徒生的腦子裏就一片空白,即使明明知道答案,也遲遲說不出來。可想而知,校長的無情的嘲諷劈頭蓋臉而來時,結果會多糟糕。更糟糕的是,簡直成惡性循環了。
當然,從另一方麵講,這些也是一種磨礪。在這些磨礪下,安徒生學習也取得了很大進步,老師經常在他的操行評語上毫不吝惜地寫下“優秀”二字,宗教、聖經和語文的成績,也經常得優秀。
當然和我們許許多多學校一樣,有些偷懶的學生看到安徒生這麼優秀,同一年級的甚至還有高年級學生,常常跑到他的小屋子裏讓他幫他們寫作文。還交代他不要寫得太好了,免得適得其反,被查出來了。當然,未來的偉人這時候也還隻是個孩子,也免不了孩子的舉動,作為回報,安徒生的拉丁文作文有時候也由他們代筆。
1825年秋天,梅斯林對待同學們的態度,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仿佛電腦預設的程序突然全部更換了一樣。他給同學們講課時,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不挖苦他們,像一個真正的紳士了。過去哪個同學要是回答不出問題,他會連篇累牘地訓斥,喋喋不休;現在,即使回答不出他提的問題,他也隻說:“笨蛋!”便不再多說了。課堂上的氣氛變得輕鬆多了。對待安徒生,更是寬宏大量。他明明聽說安徒生又在寫作,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高抬貴手,不再橫加幹預了。
安徒生也隨之心情大好,創作激情也高漲起來。他打算寫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小說。他要寫的是17世紀克裏斯蒂安二世時代的事。這位皇帝因鎮壓不馴服的貴族,被反抗的貴族和主教抓起來,關在監獄裏,在那兒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後來,他愛上了一位貧苦人家的少女,開始了他詩意的戀愛史。在民間這位皇帝倒是聲譽鵲起,關於他的種種傳說源源不絕。他的人生跌宕起伏,擁有優秀小說的諸多情節要素,值得大書特書。當然,作為在底層長大的孩子,安徒生覺得,人民大眾受苦受難的場麵當然必須加以突出描寫,那是多麼驚心動魄啊!格局已經構思好了,連許多細節都呈現在腦海裏了。安徒生暗暗祈禱:但願梅斯林先生不會出來阻撓他的寫作。
這時候,赫爾辛格市的拉丁中學校長的職位出現了空缺。那所學校比梅斯林工作的這所學校有名得多,赫爾辛格市也比斯拉格爾斯大得多。梅斯林先生早已不滿足於斯拉格爾斯拉丁中學的工作,他提出補缺的申請,被接受了。
梅斯林建議安徒生和他一去,他熱情地對安徒生說:
“你也轉到那所學校去吧,那兒可好了。你以後住我家裏,我親自指導你的功課。這樣,你就一定能考上大學。你快寫封信,征求一下科林先生的意見,如何?”
雖然安徒生不明白梅斯林校長的態度為何轉變得這麼快,但他還是給科林先生寫了封信,向他彙報了梅斯林校長的建議。科林先生立即回信,同意安徒生轉到赫爾辛格拉丁中學學習。
安徒生隨梅斯林一家,乘一輛滿載旅客和貨物的轎式馬車,離開這個差不多生活了四年的小城,行駛在一片綠色的原野上。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不錯。梅斯林先生精神爽朗,仿佛換了一個人似的。梅斯林太太呢,則在轔轔馬車聲中,哼著輕快的小調,興致高漲的時候,還打起了節拍。安徒生則和他們有些格格不入,他竟然有點傷感地回憶著在小城裏度過的日日夜夜,特別是和朋友們依依惜別的情景。他翻看著朋友們送給他的禮品。特別是那一本滿是詩畫的紀念冊,朋友們用詩和畫表達對安徒生的真摯感情,安徒生格外珍惜。英格曼、巴蓋爾老師寫了熱情洋溢的臨別贈詩。英格曼的一個學生臨摹了一幅席勒的肖像,在旁邊寫道:
我懷著敬愛臨摹
詩聖的這幅肖像;
活在你的心中的
一定是他的形象!
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女,則畫了一幅充滿情意的畫,畫的是希臘神話中那匹能激起靈感的、長著一對天鵝翅膀的飛馬。用意很清楚:激勵安徒生大展詩才,展翅翱翔。純潔的友誼,多麼讓人珍視啊!
不知不覺中,赫爾辛格已經遙遙在望了。綠草如茵,風景如畫,陽光灑在樹葉上,是那麼生動,富有靈氣。峽灣上的森林像一條條綠色飄帶,間或古樸的漁村一閃而過。峰回路轉,一座古老的教堂映入眼簾,腓特烈堡上麵塔尖林立,就像英格曼的曆史小說插圖裏畫的那樣,引人幽思。傍晚,馬車駛到一戶漁家門前,一畦畦紫羅蘭清香撲鼻,一隻隻白鵝在悠閑地散步,落日的餘暉投在茅舍的玻璃上,夢幻般閃閃發亮。蔚藍的天空柔和而明朗,蒼穹下一個農婦拖著疲乏的身子蹣跚回家。一家門前,一個老農正數著破爛錢袋子裏的角子……這是一幅多麼耐人尋味的風景畫啊,美麗而又有點傷感。安徒生情思奔湧,一首《傍晚》的抒情詩在腦海裏應運而生,他拿起筆記本,迅速地記了下來。安徒生覺得,生活的靈感轉瞬即逝,特別珍貴。
第二天,他們抵達赫爾辛格。放眼望去,這兒確實比斯拉格爾斯大很多,也好很多,大街花花綠綠,寬廣又繁華,不遠處港灣的片片白帆飄動,任人遐思飛揚。
剛到赫爾辛格的時候,一切都很新鮮。這裏的校舍比斯拉格爾斯學校好得多,寬敞而明亮,同學們也活潑有禮,非常友善熱情。新的環境中,安徒生愉快而興奮。新的環境讓梅斯林校長也充滿了活力,他經常穿著一件整潔筆挺的禮服,忙碌、充實地處理各種事務,似乎準備一展宏圖。但是沒過多久,梅斯林校長又變得邋裏邋遢,家裏也完全回複到以前亂糟糟的狀況。
本來,梅斯林的到來,讓人們滿懷期待。老師和學生,本來期望來一位好校長,助推學校的發展,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來的竟然是這樣一位草包式的人物。大家失望極了。
梅斯林的處境每況愈下,簡直連從前都不如。他的心境越來越壞。他家裏也越來越髒亂,連女仆都嫌棄他,不願意在他家工作。這邊的生活費用又比斯拉格爾斯高得多,他家在經濟上越來越入不敷出。總之,內憂外患,讓他焦頭爛額。
安徒生自然也難逃厄運。梅斯林每每對安徒生怒目而視,把悶氣一古腦兒發泄到他身上。安徒生幾乎每天都要聽梅斯林校長對他的數落,說他是個蠢材、笨蛋、蠢豬,不一而足。
安徒生住在校長家裏,那是一間又潮又冷的小房子。放了學之後校門就關上了,他不能走出校門,隻好待在沉悶的教室裏做作業。做完作業後,他有時和校長的孩子玩一會兒,有時就待在自己的小屋裏,乏味極了。有一段時間,他住在學校的圖書室裏,聞著屋裏陳舊圖書的味道,安徒生覺得生活正在發黴。同學們呢,都不敢來找他玩,因為他們怕遇見嚴厲的校長。安徒生感覺與世隔絕,度日如年,又重新回到孤寂、焦慮和壓抑的狀態中。
梅斯林夫人為了節省生活費用,就拚命在安徒生身上打主意,克扣夥食。飯菜不僅不好,甚至吃飽都成問題。安徒生的營養嚴重跟不上,他已經瘦得皮包骨了。可梅斯林夫人還常說:
“你看,你看,這麼高的個子,飯量這麼大,把我們吃得窮成什麼樣了!”
安徒生在這裏的學習怎麼樣呢?到赫爾辛格以來,安徒生的數學課學得不錯,總是得“優秀”;丹麥文作文課就更不用說了,這是他的強項。但拉丁語和希臘語還是他的跛腳。梅斯林先生呢,仿佛隻看到他的跛腳,總對他惡狠狠地挖苦、訓斥,把指導他學習的諾言忘到九霄雲外。
笨!傻子!低能兒!這是他對安徒生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弄得安徒生心灰意懶,每月都向科林先生報告說,自己對學習已經沒有信心了。
考察梅斯林的內心,有時候真感覺難以讀懂。科林要梅斯林向他報告安徒生的學習情況。梅斯林於1826年7月18日給科林先生寫了一份報告書。報告書寫得熱情洋溢,簡直是天花亂墜。報告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