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柳暗花未明(3 / 3)

“安徒生有豐富的想像力和熱情,努力全麵地學到了一些知識。大體說來他取得的進步使他有資格不斷地從低年級升到他目前所屬的最高年級。

“我不得不說,對於別人的關心,對於在他學習過程中至今一直在經濟上接濟他的人們的關心,他是當之無愧的。他各方麵的才能都是高的,在某一方麵甚至是出眾的;他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來源於充滿深情的氣質和品行,可以使他成為任何學校學生的典範。可以進一步說,通過繼續不斷的值得稱讚的勤奮努力,他將能於1828年10月升入專門學校。

“一個導師所希望的,但在同一個學生身上很少發現的三種品質,即才智、勤奮和優良的品行,無疑為安徒生所具備。

“考慮到這一點,我必須把他作為一個很值得支持、使之能繼續他的學業的人來推薦。由於這種支持,即使他年齡大,也不允許他退卻……”

梅斯林校長對自己的誇獎,安徒生全然不知。他在忍受不了梅斯林校長斥責的時候,就把自己不愉快的處境和糟糕的心情寫信一股腦兒向科林先生訴說。

科林先生收到安徒生的信後感到很奇怪,他不明白,為什麼受到梅斯林校長器重、誇獎的安徒生,竟然覺得前途一片灰暗。

科林自然不知安徒生的真實處境,他認為也許是安徒生太過敏感,神經繃得太緊,思想負擔太重的緣故,因此就去信鼓勵安徒生一番:

“親愛的安徒生,你不要喪失勇氣,把心情放平靜,牢牢地把握住自己。鎮靜些,理智些,你會發現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校長對你懷有好意。他也許采取與別人不同的指教方法,但無非是為了達到同一目的。”

那真是一段非常沉重、缺乏樂趣的日子。在學校裏,校長仍然熱衷於嘲笑安徒生,說他笨得像個動物。每天晚上,安徒生都向上帝祈禱,懇求上帝能夠幫助他擺脫眼前的處境,希望明天能不被責罵,希望能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情。在這樣的日子裏,安徒生覺得他敏銳的感覺正在慢慢消失。這多麼可怕啊!

隻有在一年一度的假期裏,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時,他才感到心情舒暢。兩個地方給予安徒生的感受,反差真是太強烈了,真是冰火兩重天。

在哥本哈根,安徒生最喜歡去科林家了,在那裏,他真切地體會到家的溫暖。科林是他的監護人,是最關心和愛護他的人。科林呢,把安徒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他告訴安徒生:“可以隨時到我們家裏來,就像在自己家裏一樣!”

對於科林的關懷和照顧,安徒生一直心存感激。不過,科林的兩個孩子對安徒生似乎並不怎麼熱情,他們明顯地把他看成外人。他們對他的詩也不感興趣,說他太多愁善感,喜怒無常。而安徒生,在他們麵前,也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但安徒生還是願意忽略這些差距,竭力和他們親近,和他們拉近距離。

安徒生住在海軍上將吳爾芙家裏。他一家對安徒生也很熱情。安徒生回憶說:“他的孩子們也從心底歡迎我的到來,對我就像親密無間的朋友。這個家讓我第一次有了這樣的感覺:我好像就是這個家裏的孩子。我找到了一個快樂的家!”吳爾芙夫人以母親般的慈愛關心安徒生。她聽了安徒生傾訴梅斯林對他的粗暴待遇,很同情他,鼓勵他自強自立,具有自己的獨立觀點和見解,不要輕易為外界所左右:“人嘛,腦袋長在自己肩上!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在吳爾芙家裏,安徒生見到了許多才智出眾、大名鼎鼎,在丹麥文學藝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其中有最受他尊敬的丹麥詩人愛倫士雷革。一天晚上,安徒生在吳爾夫家做客,他覺得自己穿著破爛、土氣的衣服,和金碧輝煌的環境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有些自慚形穢,不好意思見人,就悄悄地躲在長窗簾後麵。但機敏的愛倫士雷革發現了他,主動走到他跟前,伸出手來熱情地握著安徒生的手,和他交談起來,仿佛一見如故。這給安徒生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讓他覺得異常溫暖。

這些快樂的時光令安徒生回味不已。

在斯拉格爾斯讀書期間,安徒生聚精會神,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隻寫了三四首短詩,如《靈魂》、《致母親》等。在赫爾辛格期間,他也隻寫了兩首詩:《新年夜》和《垂死的孩子》。

《垂死的孩子》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生病孩子的遭遇和細膩的感受。這個孩子病重發高燒,他眼前出現了五彩繽紛的幻覺,而他的母親聽著孩子臨死時的夢囈,無能為力,放聲大哭。淒慘的月光靜靜地照著這一切。這幅畫麵多麼悲涼啊!這可以說是安徒生曾經的切身感受。有一天,他坐在沒有生火爐的冰冷的房間裏,發著高燒,額頭滾燙。那時候,他幻覺連連,異常懷念母親,以至潸然淚下……詩中這樣寫道:

媽媽,我真累,昏昏沉沉,

讓我靠著你前胸打個盹兒;

媽媽,別哭泣,聽我說,

因為你的熱淚會燙著我的麵頰,

這裏冷極了,外麵也狂風陣陣;

可在夢中卻景色美麗,溫暖如春。

每當我閉上眼睛,

便有美麗的天使飛來。

媽媽,你可看到天使在我身旁?

你可聽到那樂聲多麼婉轉?

瞧。天使的一雙翅膀多麼潔白、漂亮,

翅膀上有上帝恩賜的光芒;

綠、黃、紅,色彩繽紛在我眼前閃現。

天使把鮮花四散,

我在有生之年能不能長出翅膀,媽媽,

還是要等我死後才能如願以償?

你為什麼將我的手捏得那麼緊?

你為什麼將你的臉貼得這樣近?

你的臉濕濕的,卻又滾燙得嚇人。

媽媽,我永遠屬於你!

你如果哭泣,我也會淚水淋淋。

啊,我真的昏昏沉沉——我要閉上眼睛!

媽媽,你看,天使在把我親吻!

他念給一些朋友聽,朋友們對此都讚賞有加,都說這首詩寫得感情真摯,酣暢淋漓,讓人感動不已。梅斯林不知怎麼聽說了這件事。有一天晚上,當安徒生全神貫注地讀一本書的時候,梅斯林門也不敲就走了進來。他一進來就黑著臉說:

“你是否曾在眾人麵前朗誦過一首詩?讓我欣賞一下你寫的那首詩,安徒生。”

安徒生當然知道梅斯林非常討厭他寫詩,因而緊張得發抖。

“聽人說,你這首詩寫得很好,水平很高,”梅斯林繼續說,“如果你真有寫詩的才華,我以後也不再責備你了。”

一線希望的曙光在安徒生眼前閃現,安徒生默默地把《垂死的孩子》交給梅斯林先生,惶恐地等著他的評判。

梅斯林把飛快地把詩瀏覽了一遍,臉上流露出鄙夷的神情,把詩稿揉成一團扔到地上,吼道:

“你把它叫做詩?!寫這種歪詩純粹浪費生命!自命不凡!白癡!瘋子!”

可以說,到赫爾辛格以來的這些日子,是他一生中最黯淡、最不幸的日子。遺憾的是,被表麵現象所蒙蔽,科林先生對這種情況全然不知。

幸好轉折出現了。這一天,一位叫威林的研究古代語言的教員到梅斯林家來,他敏銳地發現了安徒生的處境極其糟糕,覺得這位才智橫溢的年輕人再在梅斯林家呆下去,一生就要毀掉了。

威林愛才心切,他回到哥本哈根,立即向科林先生詳細講了安徒生的真實情況,建議科林先生趕緊把這孩子從梅斯林那兒領走。他還建議委托年輕學者繆勒來教育他,幫助他準備考大學。科林先生聽了,大吃一驚,立即同意威林的意見,對他說:“一放春假,就請你趕緊把他接到我這兒來。”

1827年4月18日早晨,安徒生終於可以掙脫牢籠了。他去向梅斯林先生告辭,感謝他曾經給過他的關照。暴躁的梅斯林直到這時候還不放過安徒生,把他大罵一通:“不幸的蠢驢!你到地獄裏見鬼去吧!”

他意猶未盡,喋喋不休地說:“你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學生的!你的詩將在書店的地板上發黴,你本人將在瘋人院了此一生!”

這些“臨別贈言”,像長長的繩索,在離去的安徒生的背影上拖曳著。

好在安徒生能及時斬斷這些繩索,避免它們糾纏不清。再見了,這冰冷、壓抑的棲身之地!

許多年以後,安徒生的《即興詩人》剛剛出版,在哥本哈根又遇見了梅斯林先生。此時的梅斯林,態度和藹、誠懇、謙恭,他向安徒生熱情伸出手來:

“小夥子,過去我誤解了你,我錯待了你,對你實在太糟糕了。那是我一生最大的錯誤。”

安徒生寬厚地回答:“我在那兒吃了點苦頭,但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接著又補充一句:“那也是一種磨煉。謝謝你!”

是的,這就是安徒生,他認為:“這些溫和的表達,以及那些已經成為過去的黑暗而沉重的日子,都是生活賜予我的幸運。”他總是這樣,把人生的種種坎坷和磨難,看成是醜小鴨成長的必由之路。在那些艱難困苦的日子裏,他一直沒有放鬆自己的精神追求,他學到了不少東西,大大開闊了眼界。他刻苦學習各門課程,成績優秀;而且閱讀了很多課外書籍,作了大量筆記,摘錄了丹麥文的、德文的、拉丁文的、希臘文的、法文的、英文的、意大利文的一大堆筆記。他的刻苦精神和學習毅力,讓人望塵莫及。可以說,這一階段,為他的成功,為他的一飛衝天,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在安徒生身上,用得上中國那句爛熟得有點俗氣的古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